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在南浔古鎮典型的光影裡流連

在南浔古鎮典型的光影裡流連

日期:2016/12/16 18:12:52      編輯:古代建築


南浔古鎮


  走進南浔古鎮,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

  與其他江南水鄉的古鎮一樣,你可以在南浔看到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找到千年的古橋、百年的老屋,千百年前的建築依然矗立,千百年的風雨過去了,它們仍然矗立於它們當時出生的地方,似乎時間在它們身上已經停止,它們以它們的方式向後來人默默講述著它們所經歷的風雨歲月。

  清代光祿大夫劉镛的家廟和後花園小蓮莊是南浔最大的看點,廣約十畝的池塘四周,環繞著長廊曲橋、亭榭樓閣,比起蘇州名園來毫不遜色。但仔細觀賞,卻見飛檐斗拱、花牆漏窗連著一幢小洋房,這種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組合,恰是南浔特色。

  穿過一條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溪澗,點綴著幾只鹈鹕,走入小蓮莊的大門,沿著湖光潋滟、荷風送爽的池塘,湖面覆蓋著銅紅的浮萍和烏綠的水草。精致的小亭,翠綠的垂柳。想起古人在荷花盛開時節,斜倚美人靠,看荷塘月色,是多美的事情,多麼精致的生活。南面的退修小榭,則正是古代士大夫謹慎守身的外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樣的傳統哲學理念貫串中國文化史的終始。

  一般人到南浔大多是沖著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和張靜江故居等而來,而我覺得百間樓是個值得一游之地。百間樓是明代吏部侍郎董份為女眷家僕而建的居室,始建時約有樓房百間,故名百間樓。古民居依河而建,蜿蜒連綿,將明末清初民宅的建築遺韻與江南水鄉風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這裡的特點是靜得出奇,每天只有一些南浔人在圓形的門洞下來來往往,偶爾有一輛助動車從百間樓的廊下駛過,也將油門調得小小的,聲音輕輕的,好像怕打破小鎮的寧靜一般,幾個在太陽底下交談的老人說話的聲音也是輕輕的。

  沿著南西街徐徐向南,望衡對宇的街衢較之烏鎮更為開闊和寧靜,游人寥寥無幾,連店鋪都是懶洋洋的,最為逍遙自在的照舊是溪畔的垂柳和噪蟬。如此幽深的古巷、水鄉本來就該是一方潮濕安靜的淨土,獨自抑或少少的人也同樣帶著潮濕的心境才能真正融入其中,才能與之對晤。

  夜幕低垂,遲遲不願結束這浮光掠影般的江南之行,萦繞在眼前和腦海中的,依然是南浔的洪濟、通津、廣惠三座古風俨然的古拱橋,燈火明滅的百間樓民居,倒影在水中的點點漁火,不忍散去的戲台小曲,不禁口吟心誦起陸游的《破陣子》: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閒心太平。

  旅游小貼士:

  交通:上海虬江路長途汽車站每天從6:00——19:30,平均20分鐘就有一班發往湖州、南浔方向的班車。杭州——南浔124公裡,從杭州104國道到湖州後轉318國道,一出吳江便到。

  特色菜:百魚宴、紅燒羊肉煲、烤菜年糕、炒牛柳、鹹水雞腎、醉白蝦、清蒸白魚、銀魚蛋奶羹、蔥油芋奶。

本篇文章來源於廈門熱線 原文鏈接:http://xmwww.com/tour/gnly/5862.html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