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甘肅西平鐵路強行施工致千年古城遺址受損

甘肅西平鐵路強行施工致千年古城遺址受損

日期:2016/12/14 10:04:12      編輯:古建築保護
 

  泾州古城西城牆部分牆體在鐵路施工中被破壞。

  近日,記者接到群眾舉報稱,在西平鐵路泾川段建設過程中,位於甘肅平涼的泾州古城遺址遭嚴重破壞,當地文保部門兩次發出緊急停工通知,均被無視。

  一方是國家重點工程,必須按期完工;一方是絲綢之路上的千年古城遺址,保護不容忽視。鐵路建設與文物保護,這二者之間應該如何協調?鐵路要通過泾川就必須破壞古城嗎?

  6月10日,記者在已遭施工破壞的古城遺址上看到,建設方雖已迫於壓力停工,古城牆上挖掘機作業的痕跡猶存,斷壁殘垣分外醒目;當地文保部門力圖阻擋機械進入現場施工而布下的一排排石塊,在已坍塌的城牆面前看上去更像是螳臂當車。

  據介紹,這裡在建的西安至平涼鐵路,是一條重要的西部運輸大通道,也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項目。

  多次要求停工無效,文保部門值班“守城”

  泾州古城遺址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泾川縣城北,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據記載,泾州古城從商周時代開始繁榮,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明朝成化年間,暴雨引發山洪,將泾州古城沖毀,遺址保留至今。

  據介紹,鐵路橫穿泾州古城,從蘭家山至水泉寺段約2.6公裡。在泾川縣水泉寺段,記者看到了泾州古城西城牆的遺址,這座高約18米左右的城牆由於鐵路修建被“攔腰掐斷”。

  而“穿城而過”的西平鐵路,2008年7月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同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西平鐵路將連通寶(雞)中(衛)鐵路和在建的天(水)平(涼)鐵路,把西安、寶雞、天水、平涼等市連接起來,形成我國西部經濟版圖中重要的鐵路運輸骨架網。

  在遺址破壞現場,記者看到,這裡張貼著各種政府文件的噴繪版,懸掛著各種針鋒相對的標語條幅。其中一張泾川縣文體廣電局關於泾州古城遺址保護的“值班表”尤為醒目,表上詳細列出了值班負責人及輪流值班人員的姓名和電話。

  泾川縣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隊長劉鑫建說,因施工對遺址造成嚴重破壞,泾川縣文體廣電局曾於今年3月份和5月份先後兩次給西平鐵路泾川段建設項目部發出緊急停工通知,但都被施工方無視。於是,泾川縣文體廣電局便輪流值班保衛古城,建設方這才不得不停止施工。

  甘肅省泾川縣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魏海峰介紹,2009年12月11日,國家文物局以(2009)902號函件形式,對西平鐵路通過泾州古城的建設方案批復甘肅省文物局:“兩條線路(南線、北線)均通過文物保護范圍,特別是北線直接穿越古城內城,破壞了部分城牆”,建議鐵路線路選址進一步優化,移出古城范圍。

  今年3月12日,國家文物局以(2012)138號函再次批復,要求將該項目移出古城保護范圍,另行選址建設。
    建設方稱“不知情”,重新調整方案有難度

  對國家文物局的明確批復,中鐵一局西平鐵路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長李傑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毫不知情”。他表示,泾川段開建以來,甘肅省、市工作組先後10余次現場辦公、指導工作,沒有人提出項目建設破壞了文物遺址的事情。

  “泾川縣文體廣電局第一次發的通知送到了我部下屬的第三項目部,沒有送到指揮部。第二次發來後,工作人員開始阻擋施工,我們才了解。”李傑說。

  而魏海峰則認為,“在鐵路施工過程中,挖出10余座古墓,挖出後鐵路施工單位迅速掩埋。其實他們清楚,頻頻挖出古墓葬和文物,意味著這個區域並不是他們所說的一般的黃土地帶。”

  李傑還表示,“西平鐵路是國家重點項目,泾川縣文體廣電局沒有權力發來停工通知。上級單位到目前為止沒有告知改線重修。我們只是施工單位,上級單位給什麼樣的方案,我們就將路修到哪裡。”

  李傑最後表示,西平鐵路泾川段項目已修建54.56公裡,投入3億元左右。“國家文物局第一次提出西平鐵路建設不能穿越泾州古城的函件是2009年12月,而西平鐵路之前早就正式開工,前期已投入巨額資金,重新調整設計方案不現實。”李傑間接承認了對國家文物局批復的“知情”。

  多單位協商上報,尋求兩全之路

  在遺址破壞現場,記者看到,就在泾川縣文體廣電局貼出的兩個文件旁邊,西平鐵路泾川段施工方也貼出一張甘肅省文物局2006年12月印發的函。這份六年前的函中說,原則同意西平鐵路通過泾州古城。

  對此,甘肅省文物局近日發文解釋稱:“2006年同意西平鐵路在考古勘探等文物保護工作開展後可以通過泾州古城,但考古因故並未進行。2009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牽扯到工程建設的審批權限收歸國家文物局,對古城進行了考古調查後,西平鐵路提出了建設方案,但國家文物局審核後未能通過。2010年,省文物局召開有關方面會議,要求西平鐵路重新編制建設方案上報,但又一次未能通過國家文物局同意。”

  甘肅省文物局同時要求,泾川縣政府履行文物保護職責,未經國家文物局同意,不得進行施工。泾川縣委書記李全中表示,當鐵路建設與文物保護相沖突時,縣政府相關部門就要履行文物保護職責。“我們也曾經拿出了‘隧道通過’、‘下沉式’等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護泾川文物遺址,由於各種原因未果。”

  記者多方了解獲悉:該施工段停工後,經過多家單位協商,決定各自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

  6月7日,泾川縣就此向甘肅省重大項目辦公室及平涼市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了匯報,請求協調國家、甘肅省文物部門及西平鐵路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專家組進行實地勘探,提出具體處理意見。

  目前,甘肅省重大項目督查小組已到達泾川縣,對西平鐵路建設問題進行調研,泾川縣正積極與西平鐵路公司進行溝通。鐵路究竟怎麼“過”古城,記者將繼續關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