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惠山古鎮”國慶節“開門迎客”
日期:2016/12/16 18:10:48   編輯:古代建築惠山古鎮位於無錫市著名的惠山名勝區東側,歷經唐宋元明清,這裡集聚了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吳文化的集中展示區,積澱了無錫深厚的歷史人文資源,處處留下了名人雅士的遺跡風骨,有明確歷史記載和遺址舊跡的歷史名人就達100多位,形成了豐富濃厚的名人文化,有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之稱。
惠山古鎮以祠堂而出名,在不足1平方公裡范圍內,擁有118處唐宋至明清的祠堂建築和祠堂花園,時間跨度達千余年。其中有欽定官設的祠堂、民間聯宗立廟所建之祠兩大類別,共分有神祠、先賢祠、墓祠、寺院祠、貞節祠、宗祠、專祠、書院祠、園林祠、行會祠等十大類共二十二種118個祠堂的完整系列和七十多個姓氏,主祀、配祀人物的數量之多、建築密度之大、祠堂類型之齊全,為國內外所罕見。會館、公所、書院、酒肆、茶樓、井亭、戲台、門樓、牌坊、橋梁、照壁、樓閣、碼頭等多個時代、富有江南特色的建築形態均會集於此。據了解,惠山古鎮的恢復保護始於2002年。本著對歷史、對不可再生資源高度負責的態度,惠山古鎮辦按照“全力求證,小心落筆,保護有據,發展合理”的方針,進行了反復權衡與研究。在整治的過程中始終堅持總體目標:“以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復興為主線,在保持江南水鄉風貌和延續歷史文脈的基礎上,把惠山古鎮打造為無錫歷史文化的集中展演舞台、文化休閒的城市客廳和國際化的旅游目的地。”根據“歷史文化集中展演舞台”“城市文化休閒客廳”的定位,整個惠山古鎮被規劃為由黃埠墩開始,經惠山浜―寶善橋―龍頭河到達“人傑地靈”牌坊,再加上惠山的傳統水道、惠山直街至惠山寺的傳統游覽線路兩個游覽軸帶。
近年來,這裡先後完成了重要景點“惠山園”、“潛廬”兩座清代園林庭院建築和“人傑地靈”“孝友傳家”“惠麓鐘靈”三座牌坊的原貌恢復。又恢復了李鶴章祠、陶安祠、趙宗白祠三座祠堂。同時對王恩绶祠、高攀龍祠、張柬之祠、孫繼皋祠、過郡馬祠、錢王祠等一批重點祠堂進行了全面修復,去除了與歷史建築不符的構件,恢復其當年原貌。古鎮辦還進行了大量文化梳理工作。通過反復選擇、提煉,從乾隆皇帝當年御題中選出“惟惠山幽雅閒靜”作為古鎮的品牌口號。在下河塘仿制復建了康熙、乾隆下江南游覽惠山時的御船和碼頭。李鶴章祠、陶安祠裡的惠山歷史文化展示館和惠山古鎮規劃館,又為市民、游客了解古鎮歷史以及古鎮恢復保護的未來提供了方便。通過對龍頭河、燒香浜的水域整治,河水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絕流十余年的“龍吐水”景觀得以重現。跨河古橋和河道兩側由金山石和青磚構建的親水步道古韻古色。“古華山門”外移重建後,千年文物唐宋經幢更顯雄姿。一條以龍頭河為軸線的新風光旅游帶,成為游客參觀的新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