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92座漢代古墓疑為居民墓葬群
日期:2016/12/14 12:27:42   編輯:古建築保護 昨日,現代快報記者從淮安市博物館了解到,位於淮安市清浦區武墩鎮力辰物流園的“御馬墩”古墓群,經過考古人員兩個多月的勘探挖掘,共勘探清理92座中小型古墓,出土各類器物600余件。
“這屬於意外發現,剛開始勘探挖掘的時候,我們估計也就七八座墓,沒想到規模會這麼大。”考古人員表示,根據勘探挖掘的情況,他們懷疑這個古墓群可能是古淮陰縣的居民墓葬群。
土坑豎穴墓,在漢代很常見
負責此次勘探挖掘的淮安市博物館館長助理、考古隊領隊胡兵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處古墓群於去年8月被發現。當時經初步勘探,挖掘出6座古墓,已被嚴重破壞。
“我們絕對沒有想到,這處古墓群的規模會有這麼大。”胡兵說,去年11月,考古人員進場,前後用了35天,最終勘探清理出92座古墓,出土各類器物600余件。
“這些古墓均為土坑豎穴墓,為漢代時期常見的一種葬式。”考古人員說。
“從古墓的葬式和出土的器物來看,預計墓葬時代早至戰國末年,晚至東漢早期,跨越整個西漢時期。”胡兵說,這片墓地位於淮安七裡墩古墓群文物埋藏區,距七裡墩戰國墓不到1000米,古稱“御馬墩”。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裡曾保留有一個直徑約100米的封土堆,後來被破壞,成了平地。
疑為古淮陰縣居民墓葬群
“這處古墓群葬式並不復雜,而且都是中小型土坑墓,離古淮陰縣城的直線距離也就七八裡遠,我們據此推測可能是當時的居民墓葬群,但現在還不能最終確定。”
“墓地面積不大。”淮安市博物館考古部副主任劉光亮介紹說,這些棺木除了部分用的是楠木以外,大多數是普通棺木。這些墓葬中有單人葬也有夫妻葬。基本上每個墓葬都有隨葬品,多的墓葬有20多件。還有一些墓葬帶有隨葬坑,初步判斷有的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墓地。
出土器物中還有珍貴的錢幣“小泉直一”
出土的600多件器物中,有玉環、琉璃飾件、瑪瑙劍璏、釉陶器、銅鏡,也有鐵劍、弩機、刀、矛、戈等兵器。雖然隨葬的器物不少,但由於大多數是殘件,達不到文物的級別。
此外,出土器物中還有一些珍貴的錢幣,比如“小泉直一”。“這是新莽時期(王莽改制時期)的錢幣,相當於現在的一分錢,因為年代短暫、流通性小,傳世量很少。比發現的大泉五十要少見多了。”據介紹,古時稱貨幣為“泉”,表示貨幣流通性高,如流水一般,“直”就是價值的意思。一枚“大泉五十”當時相當於50個“小泉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