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批古董在惠山古鎮“安家”
日期:2016/12/16 18:03:24   編輯:古代建築去年12月29日,記者在古鎮辦采訪,恰遇一位家住運河西路陳巷的王先生,他帶來一張硬木制作的小小“擱腳”准備捐獻。這種小家具像個小凳子,坐時用於擱腳,現已少有人用。王先生介紹,這是他外婆結婚時的陪嫁,估計有上百年歷史了。雖是普通民間物品,但制作精良,迄今十分牢固。就是這位王先生,前幾天剛送來一張桌子、一張骨牌凳和兩只小木桶。他說,外公家曾在劉潭開藥店,母親繼承了外婆的一批舊家具。惠山古鎮工程建設啟動,他家所在的陳巷也要拆遷,一些收舊者天天盯著他家的舊家具,但他認為“把它們放在惠山某個祠堂展示,比換幾個錢更有意思。”
惠山古鎮辦為了下一步的文化展示,向社會征集陳列品的消息,最早是去年4月通過本報發布的。消息傳出後,打電話者、捐物品者絡繹不絕。據負責這項工作的宋祈新先生介紹,目前他們已接受了16批物品。最近這幾天,約請上門查看的市民特別多。捐贈的物品中,以晚清、民國家具和生活用具最多。目前最有價值的是原住惠山直街的老居民秦惠中、秦蕙芬夫婦捐獻的一個石制“獸蓮三足蓮花座”,獸首和花瓣雕刻細膩,立體感很強。據分析,很有可能是已毀壞多年的東岳廟的舊物。根據惠山古街修復保護總體規劃,作為古街主要景點的東岳廟也在恢復范圍內,能找到當年的舊物是很有意義的。此外,原南長區區長、近年一直致力於鄉土文化挖掘整理的曹榮之先生及其夫人捐獻的一只家傳大型漢白玉石盆,是曹家祖上曹毓瑛(1813-1866,曾任兵部尚書等職贈太子少保銜)的舊物,現已放在重新對外開放的潛廬(留耕草堂)長期展陳。
惠山古鎮辦方面表示,征集的舊物首先是惠山泥人,包括各時期的泥人作品、泥人制作工具及相關的題字、詩句、出版物、照片等;第二類是祠堂類物品,包括祭台、祭器(神龛、燭台、鐘、鼓等)、牌匾、家譜等;另外還特別需要各個時期反映惠山香會、廟會的實物、照片、圖片,反映惠山古街風土人情的老照片、出版物,商鋪老招牌、老旗幡、老廣告以及有關實物用品,土特產加工工具等。征集舊物以實物、原物為主,除捐贈外,還可采用代管、租借、收購等方式。(汪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