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樂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地處四川省成都市所轄邛崃市西南部,是邛崃市轄最大的建制鎮,素有 “一平、二固、三夾關”之美譽。平樂全鎮幅員面積70平方公裡,其中集鎮區面積1.28平方公裡,古鎮區有明清時期建築面積達23.54萬平方米,保存完好程度達百分之八十五。
平樂古鎮古稱“平落”,其歷史可追溯至上古時代,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史前蜀王開明樂時期,平落這塊四面環山的平坦綠色小盆地即因修水利、興農桑而起聚落,平落因此而得名。北宋開寶三年(公元970年),火井縣治設在平落達二百多年之久,元代後屬邛州直隸州,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建置平落鄉,新中國成立後沿用此名。1950年鎮、鄉分置,1983年4月撤鄉建鎮,稱平落鎮,實行鎮管村體制,1993年3月更名為平樂鎮,2004年9月,邛崃市實施區劃調整,撤消緊鄰平樂的下壩鄉建制,將原下壩鄉行政區域並入平樂鎮,統稱平樂鎮。
平樂古鎮歷史悠久,人文鼎蔚,青山層疊,竹樹繁茂。發源於省級風景旅游區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經古鎮,碧水萦繞,鷗鳥出沒,四季風景如畫。白沫江兩岸古木參天,眾多樹齡上千年的榕樹,遠遠望去如雲蓋地。老榕樹、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腳、青石鋪成的街道,一望無涯的竹海,千百年來共同培育了古鎮人田園詩般的山水情懷,涵養著古鎮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
平樂之神奇,彈丸之地演繹了中國豐厚而燦爛的歷史文明。南方絲綢之路上,似乎還回響著馱運絲綢的馬隊潔脆的馬蹄聲、銅鈴聲;古川南蜀道裡,似乎還飛揚著諸葛亮率大軍西征和七擒孟獲的獵獵軍旗;神秘幽深的李家大院,似乎還傳誦著“天下第一圃”的進貢佳話;石板市井之間,似乎還傳承著司馬文君的浪漫愛情;竹海掩映中的金華山,似乎還講述著“三教合一”的神話;青山碧水的蘆溝幽谷,似乎還彰顯著蔡倫後裔的聰明智慧……
平樂古鎮早在公元前150年西漢時期就已形成了集鎮,迄今已有二干多年的歷史。公元970年為火井縣治所在地。聞名遐迩的“九古”風華,承載了平樂道不盡,說不完的文化風韻——古街、古寺、古橋、古樹、古堰、古坊、古道、古風、古歌……
平樂古鎮的“鎮外之景”更令人歎為觀止:蘆溝自然風景區、金華山風景區、金雞溝風景區、花楸山風景區和秦漢古驿道風景區,無一處不是人類文明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