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陝西借申遺提升絲路文化遺產保護 助力一帶一路

陝西借申遺提升絲路文化遺產保護 助力一帶一路

日期:2016/12/15 8:16:00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中新網西安6月22日電(馬智峰 冀浩凡)“申遺最終是為了更好保護文化遺產。”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周魁英如是說,“一帶一路”除經濟內容外,還承擔著古絲綢之路文化的傳播,成功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是其重要載體之一。

  2014年6月,由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3國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陝西新增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彬縣大佛寺石窟和張骞墓7處遺產點,展現了絲綢之路從開通、發展到繁榮、鼎盛等多個歷史時期風貌。

  周魁英透露,此前“藏於深閨人未識”的部分遺產將迎來升級保護和開放,並會完善相關陳列設施、基礎配套。

  陝西省文物局介紹,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管理規劃要求,2014年對7處新增遺產從遺產本體、文物建築、附屬文物、古樹名木、氣象氣候、地質水文等諸多方面進行監測保護,根據文物特性相應側重,各項數據顯示總體保護情況良好。申遺成功讓文化遺產保護與國際接軌,保護措施完善,旅游開發適當,保護與利用科學平衡。

  新增遺產點與“一帶一路”建設效果疊加,令陝西旅游業國際吸引力顯著增強。2014年,陝西省全年接待境內外旅游者3.32億人次,同比增長16.5%,旅游總收入2521.4億元,增長18.1%;接待入境過夜旅游人數266萬人次,增長5%,外匯收入14.16億美元,增長5.5%。

  針對游客接待量持續增多,大雁塔采取間隔售票等措施進行控制,實現2014年大雁塔瞬時游客不超180人、單日接待不超3000人的目標,在保證文物與人員安全同時滿足了旅游與文化傳播需求。據了解,此後大雁塔將通過加強管理、適當調整票價等措施,確保旅游開發與遺產保護平衡協調。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發揮旅游合作在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獨特作用,加強中國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旅游合作與交流。

  日前,第七屆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絲綢之路旅游國際大會專家組會議在西安舉辦。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亞太部主任徐京指出,文化是絲路的靈魂,目前40%的游客因為文化的因素而出游,文化遺產若無法開發成旅游產品,就只是一個靜態的保護地。

  地處西安市中心的小雁塔突出普遍價值的傳承與展示,開發了“易觀導覽”手機客戶端,提供自動語音導覽,運用新型科技手段,加強遺產的觀賞性和可讀性。此外,小雁塔在民俗節日舉辦各種廟會、仿古儀式、文化展覽,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歷史文化,保護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是一條國際公認的經濟、文化、旅游大通道,陝西近年來開通眾多國際航線,運行聯通國內西北段的旅游列車,推出絲路自駕游路線,推進落地簽證、過境免簽等便捷旅游者措,拓展絲路旅游市場。陝西省旅游局稱,漢唐帝王陵墓群目前也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正在規劃建設的漢唐帝陵文物旅游路線,可串聯起29座漢唐帝陵,實現一日“穿越”漢唐,拜谒30位(乾陵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2帝)漢唐皇帝的構想。

  記者從陝西省文物局了解,該省正積極推動具備條件的文物單位申遺,借申遺提升文物保護水平、助力“一帶一路”建設,茂陵、鸠摩羅什塔、昭陵、乾陵、唐長安城遺址(西市、興慶宮、天壇、含光門、延平門、明德門遺址)、法門寺地宮、大秦寺塔、西安清真寺、統萬城遺址、中國明清城牆(西安城牆)、山陝古民居(黨家村古建築群)共11個絲綢之路拓展項目,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針對陝西坐擁豐富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資源,且受大多數游客青睐的盛況,陝西省旅游局局長楊忠武慨歎:“千百年來,它們傳承了深厚的絲路文化,講述著精彩的絲路故事。”(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