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古村落長出“幸福果”
日期:2016/12/14 10:09:27   編輯:古建築保護如畫的浔裡村,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廿八都的集鎮中心。這裡,被譽為“江南古塞、尋夢之都”,古鎮保護與旅游開發項目在2008年列入省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2億元,於2009年10月對外開放。鎮黨委書記祝升明說,“隨著旅游項目的興起,祖先遺留下來的對山歌、跑旱船、踩高跷、牽木偶等民間藝術,也有了新的傳承活力;農家樂更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有37家農家樂、2165個餐位、420多張床位,去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
浔裡村是江山市保護開發利用歷史古村落的一朵“浪花”。據統計,該市共有清漾毛氏文化村、和睦彩陶文化村、保安軍事文化村、勤儉哲學文化村、三卿口古瓷村等各類歷史文化村落102個。其中,被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鎮1個,省級歷史文化村(鎮)2個。在這些村落中,散布著古棧道、古牌樓、古宗祠、古建築群、名人故居等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1處。
“古村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是一種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我們有責任保護好。”江山市委書記陳錦標表示,保護與開發“有規劃、有項目、有隊伍”,全面摸清歷史文化村落現狀、深度編制保護利用規劃、切實強化要素保障,形成了加強保護利用、建設美好家園的合力。
發掘文化底蘊,量身繪制藍圖。以“理念超前、彰顯特色”為原則,聘請高資質規劃設計單位,對特色文化村進行規劃設計。如石門鎮清漾村的規劃,由全國知名古建專家阮儀三教授作為規劃牽頭人,邀請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編制完成;保安鄉和清湖鎮和睦村的規劃,還榮獲國家級優秀城鄉規劃設計大獎。
原真性保護為先,永續化利用並重。針對清湖和睦村擁有近300年歷史的傳統土陶生產基地,該市財政出資2000萬元、引入社會資金2000萬元,成立和睦彩陶文化保護開發有限公司,有效整合了各類資源,使得傳統制陶工藝得到傳承,土陶文化產業成為村民致富產業。至今,該市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確保了科學保護開發古村落的延續性。
村落傳承百年古韻,人文自然交相輝映,引得游人流連忘返。該市已建成的清漾、浔裡、花園崗等文化特色村,每年簽約上海、杭州等城市游客5萬人次以上。2009年以來,江山特色文化村已接待游客50多萬人次。“歷史文化村落不僅是歷史留給當代的遺產,也必須是當代留給未來的遺產。”陳錦標表示,江山將繼續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要求,科學整治村莊人居環境,使“古跡為新村增色、新村為古跡添彩”,提升“中國幸福鄉村”建設水平,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