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縣姚家壩遺址發現:商周制陶遺存首露“真容”
日期:2016/12/14 12:13:10   編輯:古建築保護開縣姚家壩遺址出土的陶器文物。楊晨 攝
記者近日獲悉,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日前在開縣姚家壩遺址考古發掘中,發現一批重要的商周遺存,灰坑、柱洞、灶、窯等遺跡露出“真容”,隨之出土的還有種類豐富的陶器。考古專家表示,這是該區域古代早期制陶遺存的首次發現,由於該遺址的文化堆積范圍廣、時間跨度大,初步推測或為開州(開縣的古地名)文明的發源地。
市文遺院考古人員楊愛民介紹,本次考古發掘的遺址位於開縣趙家鎮姚家村,台地面積分布約8萬平方米,2008年作為三峽文物保護項目曾實施了1000平方米的發掘工作,當時發現遺存的時代主要集中在漢至明清時期。考古人員近期在對三峽庫區消落帶的文物考古發掘中發現,該遺址因江水沖刷、滑坡、崩岸等,導致大量文化遺存暴露於地表,亟需開展進一步保護工作。“此次搶救性發掘面積1400平方米,考古勘探面積約20000平方米,發現跨越商周、漢、宋和明清等多個時期的文化遺存。”
從此次考古勘探情況看,商周遺存是姚家壩遺址的文化主體,分布面積廣、文化內涵豐富,可見有灰坑、柱洞、灶、窯等遺跡。其中陶窯結構保存基本完整,由火膛、火道和窯室組成,底部可見大量的草木灰,這也是該區域早期制陶遺存的首次發現。出土的陶器種類多樣、數量豐富,可辨器形有釜、罐、尖底杯、尖底盞、缽、壺、器蓋、網墜和紡輪等。
“此次發現填補了該區域早期制陶遺存的空白,而且出土的大量文物為研究當時的制陶工藝、文化藝術和生活習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考古調查組專家李大地接受采訪時表示:“綜合姚家壩遺址整個台地的堆積情況來看,該遺址的文化堆積范圍廣,時代跨度大,文化內涵較豐富,對研究開縣的歷史具有很重要的價值。”
此次考古勘探還在該遺址還發現了宋代遺存,文化堆積普遍在1米以上,遺跡主要以房址為主,並出土有筒瓦、瓦當以及建築構件等。從其規模來看,專家推測這裡可能為宋代集鎮。
李大地說,該區域以往考古發掘的墓葬較多,而像這樣的生活區遺址實屬罕見。“綜合推測,這裡的制陶業、陶器工藝曾盛極一時,並且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作坊。”至於該地區制陶業為何而消落?何時而消落?目前尚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