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豐州九日山下發現7塊東晉墓磚
日期:2016/12/14 12:21:21   編輯:古建築保護印著各式東晉花紋的墓磚。
記者來到豐州鎮西華村,在王先生的家中看到6塊墓磚。墓磚是紅色的,經現場測量,厚度為6公分,寬有14公分,長度為25公分。
可能由於年代久遠等原因,墓磚都是殘破的,但印在墓磚上面的花紋卻清晰可見。有的是人面紋,有的是銅錢樣,有的是印著籬笆或者網格狀圖樣。
“墓磚其實是十幾年前被挖出來的。”王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後田村村民在建房子時,挖到墓磚,但村民不了解歷史,不知道這些磚頭就是墓磚,就將其用來建豬圈和雞鴨捨。直到最近,在後田村與廟下村交界處,村民拆掉一些廢棄雞鴨捨時,墓磚才被發現。
“是我一位朋友發現後告訴我的。”王先生說,自己是一個文物愛好者,平常喜歡研究歷史文物,對墓磚也有涉獵,因此朋友將圖片發給他時,他一眼就認出是東晉時期的墓磚,便向村民收集過來。
內有“元興二年”紀年磚已被博物館收藏
王先生說,在發現的墓磚裡,還有塊紀年磚,上面刻有“元興二年”字樣,“元興”為東晉安帝使用的年號(公元402年-405年),“半個月前,這塊紀年磚已交由泉州閩台緣博物館收藏了”。
記者又在王先生家中看到印著“大康五年”字樣的墓磚。“這塊墓磚也是近期在廟下村發現的。”王先生說。
據泉州市博物館考古部主任范佳平介紹,“大康五年”就是“太康五年”,墓是1982年在豐州發現的,是迄今為止我省已知最早的紀年墓,屬西晉初年,公元284年。
范佳平告訴記者,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就長期作為郡、縣治所,曾是閩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墓磚反映著那個時代勞動人民的生活樣貌。”王先生說,豐州有廟下村古墓群和皇冠山古墓群,從這些古墓裡發現的墓磚上,可以了解到,西晉和東晉時,九日山周邊是當時的人口密集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