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雙溪古鎮走過了1097年的歷史

雙溪古鎮走過了1097年的歷史

日期:2016/12/14 10:07:03      編輯:古建築保護
    屏南有許多的村莊名字中帶個溪字:黛溪、高溪、汾溪、貴溪、前溪等,大概我秉承有這些取名先人的文化基因,非常喜歡村莊的名字帶個溪字。雙溪、雙溪,聲聲呼喚,就有一股的溪水從心中蕩滌而過。清爽、靈動,流古流今、源遠流長等等的感覺如八面來風。靜心徜徉在古鎮雙溪兩條溪水邊,看著這西去的水流,不由想起風水學中的“水流西行十裡路,科舉入士進六部”的偈語。

    雙溪至今可走過了1097年的歷史。歷史長河,1097年的大浪淘沙,多少老城名都化為黃土塵泥,而雙溪古鎮則是井越挖越多,街衢巷弄越走越長。確實大筆地記下了奉天承運,得地獲福,經倫造化的篇章。

    古鎮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北有翠屏山擁戴,東有印山置前,南有挺秀文峰,西又有金鐘罩地。且翠屏山山腰一分五脈又如鳳凰從天而降,道中人稱為五鳳落洋,再說翠屏山形成筆架,土呈紫色,大有氣象。良禽擇木而棲。人,自然也會擇水擇陸而居,雖然相傳雙溪拓主是隨鵝遷居此境,但足見拓主睿智,敬畏天地。能敬畏天地的人,自然也就能順應天地大道,於是就居能安身,耕能養家。一旦安居樂業,他們就想得更遠。“知書、明禮,入孝、出悌”,“金榜題名,光宗耀祖”。興學重教不可等待。於是雙溪的北巖寺、靈巖寺走過這樣的一截歷程:書院——家廟——寺院。體會著這兩座宋朝太平年間古寺的發展史,仿佛讀出了“知書明禮、倫理綱常、治性治心”古鎮教化的課程。幾座老宅中的對聯仿佛交了答題:客去茶香留舌本,夜來詩文藏胸中。 宗風承汝水,家學溯濂溪。化純堪渡虎,學粹許談雞。

    古鎮教育先行,就先通曉“有容乃大”哲學觀,不管是生意人、手工藝者或耕種人家,各地遷居到這裡都生根繁衍。薛、張、宋、彭、陳百家匯集。人流的匯集,就有大量的資金匯集;人流的匯集,就有三十六行匯集;人流的匯集,就有三教九流人才的匯集。古鎮以博大的胸懷成了集散地。於是有文人描繪:“雙溪是閩東北官道樞紐之一,商賈雲集,貨棧林立,市鎮繁華。南北京果、東西海鮮、干雜山珍、木材土產、生禽活畜、青草藥材等各類商鋪比比皆是。百年老字號就有數十家。有商號、票號、當鋪、客棧、轎班、米行、藥店、京果行、雜貨鋪、手工藝店依然能見形見影”。我喜歡在這當年的商業街,南街和後街徜徉,看著每家每戶門前一米見高的木櫥櫃,在那潔淨木色中尋找魯迅作品中的豆腐西施的倩影;喜歡在那天然多彩的磨路石中尋找古鎮賣油郎的腳板印。街衢巷子,古鎮的脈絡,磨路石越光,越顯經絡通暢。當年的豆腐西施,不僅脫胎成撐雨傘的小丁香,還脫胎為那舉著相機的紅衣女郎。至於賣油翁,哈哈!

    小巷牽引總把人家引向宗祠、引向大戶人家的老宅。陸氏宗祠、薛氏宗祠、張氏宗祠,分布在古鎮各方,成了一個品字。支起了古鎮的品位。周家老宅,陸家老宅,薛家老宅,一條巷陌相牽;宋家老宅,張家老宅,蔣家老宅又居東城。這些大戶人家安得廣廈,把古鎮農、學、商、醫俱歡顏的情形護蔭其中。敲著古巷的牆磚,會聽到宋、明、清各代興衰回響,叩響滿是銹色門環,會聽到一個家族的風雲回音。我知道很難走出古巷。那古寺如長老,祠堂如族長,老宅則如個個睿智老人。他們一石一土築起老巷,並不是幾步能仗量的。在他們面前,多少的心力都顯得非常的微弱。

    屏南與中原大地相比確實小得可憐,只是芝麻小點,但俗話說的好,麻雀雖小,五髒俱全。雙溪成了屏南縣建治的縣城,就得有縣城的模樣。城門、城池、聖廟、城隍、塔樓、集市等應有的都要有。想象中當時雙溪隔三差五燃響的奠基鳴炮聲一定激動了這方水土。鑿石砌基,夯土築城,挑梁架木,一個鄉村終於脫胎換骨成了縣城。鳴炮、鑿石、夯土、斫木等等,這些響聲雖然都隨風吹到了歷史的天空中,它們在聚散中凝成了城邑的靈魂,永遠徜徉在這個古城的上空。於是雙溪人至今還常常被大家稱為縣裡人。從雙溪的南門走到東門,見城牆、看天空,再看徜徉在小巷中的路人。一條長長的古巷仿佛在訴說:基石是城根,人流為血脈,天上白雲是老城之魂。有根有脈有魂,這樣的城才是真正意義上活著。我在西部見過幾個老城池,雖然也有根基、有殘牆,但它們沒有了人脈,我便說它是老去的城池。

    生活在這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古鎮中,他們也就活得更有情趣了:飲者會坐在酒樓,細品著秋色鍋邊、一盤雪、焖炖豬蹄等,啜著酒談天說地。文人墨客坐在迎恩橋或勸農橋上,即興吟詩作畫,知縣沈鐘就留下“滿山木葉繪丹黃,一派秋聲在上方。風雨潇潇吹敗壁,松杉飒飒響空廊。豆花露下蛩鳴切,稻熟霜來雁影長。記得豳公當九月,愛民早計授農裳。”等脍炙人口的好詩文。畫家陸品圭潑墨畫下了“三台擁翠、印山積雪、鐘嶺殘霞、南橋春霁、北寺秋聲”等雙溪八景。社會各界同奉神靈,元宵燈會三教九流共享一城歡娛。

    雙溪古鎮以千年的歷史表述古老,以多元的文化展示多采,兼容的信仰體現出純樸民風。真不愧是一座“歷史文化名鎮”,成“福建十大最美鄉村”之一。雙溪,雙溪,一條流來亘古宗風,一條流向時代潮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