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國家級文物雷祖祠20年失修

國家級文物雷祖祠20年失修

日期:2016/12/14 18:56:50      編輯:古建築保護
雷祖祠。   談起自己的工資,謝元卿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每個月只有300元,而且是全職工作”。謝元卿是雷州市雷祖祠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他是一名管著幾十名員工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一把手。
    至今,謝元卿已在雷祖祠文保所工作了10多年。讓他著急的是,近20年來,雷祖祠幾乎沒有任何文保經費投入。如今,祠堂裡佛像身上已積滿灰塵,一些精美的木雕已經被白蟻吃空,牆壁上出現了裂痕。
    其實,三年前,一筆高達數百萬元的文保經費已經下撥,用於雷祖祠維修。但一直到現在,這筆錢卻拿不到手,而且“煮熟的鴨子也快要飛走了”。雷祖祠的保護困境或成為我國文保經費管理滯後的典型案例。
    7月28日中午,驕陽似火,雷祖祠門口偌大的廣場上游人稀少。雷祖祠是整個湛江市僅有的兩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雷祖祠始建於唐貞觀十六年(642年)。現存祠宇總面積1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 鼓樓、前殿、後殿等,為明、清建築。正是因為雷祖祠的存在,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雷州名聲更響。
    雷州文化博大精深,雷祖文化是雷州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我們整個湛江的經濟文化建設出了不少力。雷祖文化甚至影響到了美國。”雷州市雷祖祠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謝元卿言語之間透露著自豪感。
    20余年雷祖祠經久失修
  當天,參觀雷祖祠的人並不多。本報記者進入雷祖祠參觀,發現祠堂裡塑像栩栩如生,建築精美。祠堂裡還有一個面積不小的後花園,樹林、水池、亭台皆有,宛如江南特色。祠堂內還保存有宋、元、明、清時期的石頭碑刻30余塊,記錄了雷州的歷史和風土人情。
    為什麼雷祖祠的一些文物被保護下來?現年70多歲的雷州書畫院院長喻民東稱,有些文物散落在水塘裡,清理時發現才撈出來。“一些木雕很精致,大部分都沒破壞。這些文物保存下來,十分不易。”
    如今,雷祖祠“傷痕累累”。“從上世紀90年代後就沒有大規模地修繕了。”喻民東稱,雷祖祠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規模修繕前,祠堂很破爛,1991年,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撥款及社會各界捐資共300 多萬元,對雷祖祠按原貌進行“搶救性保護重修”,“當時的經費來源是省裡給一點,地方政府財政付一點、社會出一點。”喻民東回憶起經費來之不易。
    其實如何保護好雷祖祠一直是謝元卿最揪心的事,“1991 年維修過後,雷祖祠中的木頭油漆陳舊,牆壁表層也開始脫落,甚至房屋漏水,已到非修不可的地步了。”
    根據國家文物部門的一份資料顯示,雷祖祠三大殿屋面瓦片下滑脫節嚴重,每逢下雨,漏雨面積達70%,祠堂內雷祖寶像等各尊神像,精湛的木雕工藝品及其他文物受到嚴重影響。2003 年8 月25 日“科羅旺”風暴對雷祖祠造成嚴重的損毀,瓦面下滑達30 厘米,屋面屢見洞天,已成為危房,急需維修。
    由於沒有資金投入,雷祖祠文保所的工作人員連生計都困難,更談不上拿錢保護修繕文物。“我的工資是每月300元,以前文保40多名員工,每月也是拿這點錢。”他介紹說,現在打算保留6名員工,另外再招聘4名,其他人員分流到環衛部門,做清潔工。目前維持現狀主要是靠賣門票。門票是5塊錢一張,但由於游客並不多,收入很少。此外一點經費則來自香火錢和企業贊助。
    雷祖祠文保所異常艱難的狀況,也令廣東省遠道而來的官員震驚。謝元卿說,曾經有一次省文化廳的干部過來,聽聞他們每月僅領微薄工資感慨道:“文化工作者太累了。我第一次聽到拿300塊錢的文化人。讓我心靈觸動很大,想掉眼淚。”至今謝元卿每月還是拿300塊錢。
    與企業合作保護暫停
  為了盤活旅游資源,提高文化品位,加大對文物資源的保護,政府准備與當地知名企業樟樹灣公司合作,共同開發和保護雷祖祠這一旅游資源。一位知情人士表示,雙方合作了一段時間,樟樹灣公司也投入了近千萬元在雷祖祠前修建了一個廣場。但現在雙方的合作已經暫停了。
    說起合作暫停止的原因,謝元卿分析說,目前雷祖祠保護的一個困境就在於此:一方面嚴重缺乏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企業投入資金進行開發保護也被叫停。“文物單位怎樣才能管理好,可以探討,並不是說完全不可以經營合作,不是承包,可以合作經營。”
    拿到保護基金必須有一個程序
  廣州大學嶺南建築研究所所長湯國華表示,這裡有一個誤區,國家文物局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保護基金,而且不少。但要拿到這個基金,必須有一個程序,先找一家具有文物保護勘察設計甲級資質的單位做一個大綱,做大綱一般都是免費的,根本用不了100萬。這個大綱內容包括如何做保護規劃,修繕需要多少費用等,是一個預算。
    之後,把這個大綱交給業主單位,上報給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根據大綱和具體情況,來決定給文保單位的撥款數。每年會有一次立項,立項後就可以直接撥款,而且這個環節也不需要費用,但需要保證撥款下發後,與做大綱的單位簽訂合同,委托其做保護規劃。所以,雷祖祠想得到撥款錢,並不需要支付巨額保護規劃費。
    況且保護規劃費用是按面積來算的,雷祖祠估計不需要50萬就可以做規劃。特別是對於搶救性修繕,甚至可以直接上報。而且,整個環節也不需要當地政府出資。
    現在廣東省內,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具備做大綱資質,而且這種制度在2010年就已經實行了。
    簡介:雷祖祠位於廣東省雷州市,是粵西地區現存的最大的祠宇建築。祠堂始建於唐貞觀十六年(642年),是紀念唐代首任雷州刺史陳文玉的祠堂。五代後梁時遷今址。五代(南漢)大有十三年(940 年)重建,南宋至清屢有修葺擴建。現存祠宇總面積1萬余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鐘樓、 鼓樓、前殿、後殿等,為明、清遺構。主體建築為後殿,面闊17.16 米,進深14.92 米,脊高9.68 米,硬山頂。祠內還保存有宋、元、明、清碑刻30 余塊。
    無力做規劃經費懸而不撥
  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以申請國家的文保經費。雷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文保單位申請經費有一套嚴格程序。特別是國家級的文保單位,一定要經過國家文物局,每年省的文化廳、文物局都有一個經費申請通知,只有省級保護單位以上,或特別有價值的省級保護以下單位,才有資格申請。申請的類別也有嚴格規定,省文化局受理討論後,再跟財政部門一起向國家文物局上報。
    謝元卿說,要想領到國家文物局的撥款是要有名目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申請維修撥款。但必須要經過國家有資格的古建築專家做規劃才可以申請。“但是要請一個有國家資格的專家來規劃,至少花費60萬元。凡是超過50萬元的,必須投招標。建築工程可投招標,但文物保護項目,全國就只有幾家單位有資質,項目小無法吸引他們前來。所以一直沒辦法啟動。”雖然雷祖祠有專款維修經費,文物局也已立項,但規劃未做無法拿到幾百萬元的維修經費。
    江西文保中心古建築工程師許濤曾經到雷祖祠現場進行查看,並做過前期的規劃設計。許濤說,他們收取的設計費用一般是申請報價費用的3%~7%。他之前去給雷祖祠做過規劃設計,但後來沒有了下文,規劃就擱淺了。做文物規劃,一般都是業主自籌,加上一部分政府補貼。
    根據他的現場觀察,雷祖祠總體結構安全,但是很有必要做保養性的維修。如果連保養性維修都開展不了,長此以往,肯定會產生很大問題:比如房屋漏水,如果不及時修補,木頭會腐朽;一些臨時建築需要拆除,包括員工住的類似工棚的紅磚房宿捨,亂拉電線等現象,一來有安全隱患,二來與古建築格調不搭。
    一方面是拿不出規劃費用,另一方面是即便撥款後也面臨風險。一般國家級文保單位,專家來文物現場進行論證評估的時間比較長,需要3~5年,但當地政府領導經常更換,不到三五年就會換一茬,這樣會導致政府對文化保護的態度反復無常,有可能朝令夕改。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