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古城區河道 三年消除黑臭

古城區河道 三年消除黑臭

日期:2016/12/14 10:04:57      編輯:古建築保護

 臨頓河今天下午開始清淤,以後步行到觀前街那是相當惬意

臨頓河今天下午開始清淤,以後步行到觀前街那是相當惬意

    水是蘇州的靈魂,蘇州古城因水而美,古詩裡的“小橋流水人家”更是千百年來蘇州古城的真實寫照。曾幾何時,蘇州古城裡的水開始發黑發臭,不僅國內外來蘇游玩的游客不滿意,長年居住在這裡的蘇州本地人也不滿意。消除黑臭河道,已是當務之急。昨天上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周乃翔等領導察看了臨頓河、平江河的清淤情況,還就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活動方案進行了現場調研。根據這份方案,蘇州古城區三年內消滅全部的黑臭河道。與此同時,蘇州古城區還將全面推行“河長制”管理,以提升河道的綜合管理能力。

    古城河道劣五類水居多

    蘇州古城區保護范圍包括“一城兩線三片”,總面積22.63平方公裡,共有河道43條。其中,“一城”即環城河以內的14.2平方公裡區域,有河道27條;“兩線”與“三片”即山塘線、上塘線和虎丘片、留園片、寒山片,共有河道16條。

    水環境整治,蘇州一直沒有停止過。特別是近幾年來,控源截污、節水減排、河道疏浚、水系溝通、調水引流等多措並舉,水環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質總體改善不明顯,部分河道存在黑臭現象。來自環保部門對於古城區河道40個監測點的綜合分析資料顯示,其中30個點為劣五類水,3個點為五類水,5個點為四類水,2個點為三類水。

    河道為什麼會發黑發臭?原因有很多。據悉,目前蘇州城區污水管網密度雖然較高,但管網建設、運行和污水的收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尚未全面實施改造,部分區域客觀條件限制等原因,而致使管網無法入院到戶。另外,一些單位內部的雨污分流改造尚未進行,一些單位和居民環境意識不強,亂排污水亂拋污物的事時有發生。

    隨著城市規模的快速拓展,產生了大量的油脂、垃圾等面源污染,而初期降雨將地上的污染物直接帶入河中。據監測,一開始下雨進而流入河道(專業名詞叫初雨徑流)所帶來的污染嚴重,甚至大大超過一般污水所帶來的污染。目前,我市還沒有像上海等地一樣,對初期雨水進行有效管理。另外,傳統的河道5年一輪浚周期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清淤效果還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而河道納污與自淨能力已超過極限。

    水系不通、流動不活也是制約城市河道水質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統計,目前城區尚有16條斷頭河、18處束水段,嚴重影響河道水體循環,減小了河道水網的水環境容量。特別是一些斷頭河,因為得不到源水補給,水質惡化。

    蘇州是水城,也是旅游大市。為了讓游客滿意,更為了讓居住在古城區的居民滿意,必須盡快消除黑臭河道。

    消除黑臭限期三年

    據悉,我市將通過三年時間集中治理,到2014年底,全部實現污水入河截流,全部實現河道清淤,全部消除斷頭河,全部達到河道保潔全覆蓋,全面提升河道管理水平,使古城區水質、水景明顯改善,徹度消除黑臭河道。為此,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計劃投入2.8億元,其中管網建設改造1.47億元,河道清淤及水系溝通1.33億元。

    控源截污,著力提升污水的收集能力,這是消除黑臭河道的前提。據悉,我市將結合老新村、背街小巷整治,對城中村、低窪地塊加快改造,對未分流、未接納的排水戶實施改造接入,對雨污混接的管道進行改造和封堵,對設施陳舊的泵站實施改造。計劃三年鋪污水管67.1公裡,改建污水泵站34座,一體化污水處理設施15個,並對超標排污的企業限期治理,實行關、停、並、轉、治。同時,要完善河道清淤機制,做到主要河道二年一次,一般河道三年一次。對重要歷史街區、旅游景區的河道,加大清淤頻次,確保河底不淤,不發生河底泛泡、沉渣泛起現象。今年,計劃對古城區河道全部實施清淤。其中,平江河、臨頓河、官太尉河、懸橋河及東北街河清淤工程作為首先實施的重點,今年6月底完成,前面三條河在6月20日前完成。

    溝通水系,讓河水活起來,這是消除黑臭河道的重要一環。按照蘇州城區水系規劃要求,將打通斷頭河、拓寬束水段,確保河河相通,水暢其流,恢復河道的引排功能。三年內,將打通古城區現有全部16條斷頭浜。其中,今年計劃打通冶金浜、東西虎泾、木頭橋浜等三條斷頭浜;2014年前,打通解放橋等6條斷頭浜,結合地塊開發和低窪地改造,打通剩余7條斷頭浜。同時,結合虎丘地區虎阜路改造和桃花塢綜合改造,完成束水段拓寬工程。為了保證河道的長效管理,將對古城區內的所有河道推進“河長制”管理,正副“河長”分別由河道所轄區的黨政領導和市水利局中層以上干部擔任,承擔河道的巡查、檢查,發現問題,通報情況,並建立例會制度,落實措施。同時,環保部門也將加強對河水的監測,做到一日一觀測、一周一監測。

    民心工程得快見成效

    昨天上午,周乃翔等領導察看了臨頓河、平江河的清淤情況,還就古城區河道水質提升工作活動方案進行了現場調研。周乃翔表示,河道就是像一面鏡子,直觀地反映當地的風貌。現在,古城區確有一些黑臭河道,而且整治及隨後的長效管理都比較難。也正因為很難整治,所以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去做。“這是一項民心工程,一定要取得實效,做成滿意工程。”

    為確保河道整治按時高質量完成,周乃翔還對各級各部門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要突出重點,快見成效。特別是平江河、臨頓河、官太尉河的清淤,要確保在今年6月20日前完成。二是精心組織,密切配合。這項工作不僅僅涉及到水利、環保部門,相關區、街道要做好對居民的解釋工作,大力支持;規劃、市容市政等部門,也要通力合作。在整治過程中,要確保安全,防止發生河水抽干後因清淤而引發的駁岸坍塌等事故。三是標本兼治,科學實施。現有大的排污點一定要截斷;污水收集、雨污分流要規劃好,更要抓緊實施,特別是歷史街區周邊,更要抓緊落實;加快區域水利治理,構建連通水系;持續引流調水。四是要落實責任,長效管理。推行的“河長制”是一個好辦法,關鍵在於落實,要看看“河長”是否真的在干。同時,要加強監管,請市民監督,河道整治及相關的污水截流都要及時向外公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