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羅馬的城市文化保護:寧願身邊躺著“恐龍骨架”

羅馬的城市文化保護:寧願身邊躺著“恐龍骨架”

日期:2016/12/14 10:07:41      編輯:古建築保護
    我們的城市在飛速地變化,拆舊、建新,“日新月異”這個詞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個時髦的形容詞,我們的過去正在快速走進博物館。今天,我們的城市興建博物館的速度也在“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小型博物館尤其是專題博物館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在欣喜之余會忽然發現,它恰恰表明了這些東西已經在不經意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或者瀕臨消亡了……也正因為此而有人開始珍惜它們了,但失去了“生活”意義的珍惜僅僅是以標本而在博物館的展櫃中存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我一直都慶幸白塔寺周圍的胡同沒有被開發商拆掉建樓房。孤立高聳的白塔從來都像是那些看上去有些破舊的磚瓦平房四合院的保護傘,它們之間高度上的反差和體量上的巨大差異產生了精神和文化上的敬仰感和崇拜感。十幾年前,我曾經看到過一個規劃模型,白塔周圍的四合院變成了仿古樣式的三層小樓群,樓頂的人可以平視白塔的肩部,就像是在山上看盆地底高聳的一棵大樹,你對它不會有任何崇敬感。從這個意義上講,白塔與四合院胡同是城市文化一體的體現,失去了誰都會是不完整的。如果有一天我們只剩下孤零零的王府和名人故居時,我們的城市記憶也就剩下紫禁城、天壇、頤和園這樣博物館式的旅游景點了。

  在去過的世界各地,城市文化保護做得好的比比皆是,但我最喜歡的是羅馬。羅馬是一座歷史與現代共存的城市,從古希臘、古羅馬到中世紀,再到文藝復興、哥特、巴洛克、洛可可,一直到近兩百年來乃至當代的建築、建築遺跡交錯而建。羅馬人的建築似乎總是喜歡躲著古代建築和古代建築遺址而建,寧願身邊就躺著一大片“恐龍骨架”一樣的古代遺址作景觀,卻絕不肯推掉在上面重建。而將近1800年前的古羅馬萬神殿和天使城堡,如今竟然完好如初地被使用著。對於有人來講,可以說是每一步都可能邁進到不同的時代,你會體會到那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真義與我們的想象是不一樣的。

  但是對於每天生活在羅馬的羅馬人來講,它的意義與我們這些走馬觀花的游客是完全不同的。他們從小就耳濡目染在城市3000年的歷史中,每一段城牆、每一塊磚石、每一座建築、每一條街道、每一座劇院、每一座教堂甚至是每一座廣場、每一個噴泉、每一座雕塑都是活生生的歷史、文化、藝術記憶。他們的生活是與歷史、與文化、與藝術融為一體的,他們生活中的每一個靈感都是與這座城市3000年相關聯的。我喜歡羅馬人對待歷史、對待文化遺產的生活態度,他們有著自己3000年來的文化基因演進,而我們卻面臨著一次次的文化轉基因工程,正宗的文化基因卻常常要去博物館中才能找到……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