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九州建築工地挖出古生物化石

九州建築工地挖出古生物化石

日期:2016/12/14 12:17:53      編輯:古建築保護

甘肅農業大學的動物學專家根據手機照片比對駱駝標本。趙鑫遠 攝

    蘭州市九州開發區一建築工地挖出“古生物化石”的消息引起各界關注。9月21日上午,蘭州市文物局相關專家趕赴現場調查,認定其為普通動物骨骼,不是化石。之後,甘肅農業大學相關動物學專家初步確定為駱駝骨骼。

    蘭州市九州江南明珠商品房開發項目部工人在地面以下4米到8米處實施井樁挖掘時,突然鐵掀所到之處傳來鈍響,鐵掀被彈了回來。

    工人發現,原來鵝卵石中間有一具骸骨。經過仔細清理土層,整理出一具動物的頭骨和身體骨骼。每塊骸骨輪廓均十分清晰,顏色呈土黃色,有很多骸骨外形類似大型動物的肋骨、脊柱、腳掌、尾骨、腿骨等。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個碩大的頭骨,粗大的牙齒遍布牙床:上颚短粗,且前端前突,形似小鏟,並長有兩顆尖利的長牙;下颚細長,呈三角狀,後邊臼齒寬大;空洞洞的眼窩足可以放下一個成年男子的拳頭。工作人員立即向工地匯報並報警,九州派出所民警趕來後,保護了現場,並將骸骨帶走。

    隨後,建築工地發現“古生物化石”的消息經傳播後迅速“躥紅”。

    專家鑒定:系動物骨骼並無文物價值

    9月21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生物化石”發現點周邊沒有任何的陶罐殘片或炭灰等相關文物,只有普通的紅色膠泥和黃河鵝卵石。

    “我們在這裡挖掘,從未發現過別的有價值的東西,且根據挖掘的深度看,這裡為原先的河灘地,所挖掘的位置也並非深埋化石的地理層。”一位工人介紹。“從挖出時的情況看,這個動物是臥著的,周邊有鵝卵石。”當時挖掘出骨骼的余師傅說。

    據了解,此處地理位置為山溝,也就是過去最早的天然河洪道,因此,這些挖出的土層均為數十乃至數百年沖刷而下的泥土。

    9月21日上午10時許,蘭州市文物局副局長吉福榮帶領相關專家在現場用工具扒開挖出骨骼的土層後表示,從現場鑒定看,肯定不是文物發現,挖出的只是動物骨骼而非化石,因此,不在文物保護范疇,毫無文物價值。

    在九州派出所,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院老師貢繼尚將骨骼與駱駝標本對比後,初步確定該骨骼為駱駝骨骼,且年代並不久遠。

    民俗專家:死亡駱駝被埋葬可能性大

    據當時挖出駱駝骨骼的工人介紹,該動物像是臥著的姿勢,那為什麼在這裡單獨發現一具駱駝骨架,且周邊有鵝卵石圍住?

    蘭州地方民俗專家朱成瑛先生告訴記者,他記得解放前白土巷一帶養殖的駱駝很多,距離現在九州也很近。從目前判斷,很可能是駱駝死亡了,主人不忍心駱駝被野獸吃掉,采取這種方式掩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