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西昌古城牆上現明清炮台遺址

西昌古城牆上現明清炮台遺址

日期:2016/12/14 12:12:11      編輯:古建築保護

古炮台遺址。江滢 攝

    目前,西昌正在對老城區進行改造“整容”,隨著工程的全面推進,近日,濱河路“石碼子”一帶的老城牆上發現一明清炮台遺址,據考古專家預計,在東城牆可能會有4處這樣的炮台,這些炮台的發現,印證了西昌古城在歷史上的重要戰略軍事地位。

    隨著西昌老城改造工程的全面推開,近日,在西昌市東門附近,西昌市文管所的專家們新發現一處古炮台遺址,為千年古城西昌再添歷史遺跡。

    據了解,新發現的古炮台遺址位於濱河路“石碼子”一帶,距離安定門城門約50米左右。

    撥開厚厚的泥土,青磚砌成的古城牆遺跡清晰可見。26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陽光下,專門從事古遺跡修復工程的工人們正小心翼翼地清理歲月在城牆上留下的痕跡。緊緊依附著古城牆,有一處正方形的凸起,從城牆外延開來30多平方米,專家告訴記者,這就是新發現的古炮台遺址。

    西昌市文管所前所長、副研究員張正寧說:“這是一個新的發現,炮台的用途就是古代的一個軍事防御設施,古代除了弓箭、大刀長矛以外,還會有炮,明朝時候就出現了大炮,電視劇《抗倭英雄戚繼光》裡面與我們發現的炮台就是一樣的。”

    據張正寧介紹,炮台是架設火炮的台基,是隨著火炮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戰時工事,比較堅固。一般設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塞。專家表示,此次新發現的炮台可追溯到明朝,充分印證了西昌古城在歷史上的重要戰略軍事地位。

    “這個炮台是附在城牆上的,與城牆連在一起的,因為時間的推移,炮台已經分為了上下兩層,一層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另外一層是清代乾隆年間的。”張正寧向記者介紹道:“根據多年的考古經驗,我們發現,該炮台是明朝時的炮台。但是,由於發大水把面上的沖毀了,到乾隆二十三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又把這個炮台建起來、重新修復了。”

    從新發現的炮台遺址來看,結合對古城牆和歷史的研究,西昌市文管所的專家初步推測出了當時炮台的高度和可架設的火炮數量。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古城牆修復工程的不斷推進,可能有更多類似的歷史遺跡將“走出歷史、重見天日”。

    “估計在東城牆可能會有4處這樣的炮台,但其余地方的話還沒有暴露,隨著工作的深入相信,東西南北的炮台都會逐步被發現。”張正寧說道。

    目前,專家們正在對新發現的炮台遺址進行保護性的修復,和古城牆修復工程一起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采用傳統工藝,恢復古炮台原貌,讓它展現在市民面前,讓這些遺跡為老城歷史文化添上厚重的一筆。

    張正寧說道:“這個炮台復原以後大概有8米高,目前我們清理出來有3米,清理工作結束後,我們會對炮台進行全面恢復,還原它明清時的模樣,然後在炮台頂上架兩到三門大炮,讓老百姓和游客參觀道我們西昌古時候的軍事防御設施。”

    古城遺跡,是文化和歷史的“備忘錄”,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遺跡不斷被遺棄和掩埋,成為了電視屏幕上才能看到的風景。相信,在老城區的古城牆修復和炮台重建完成後,這些歷史遺跡會成為大家眼前實實在在的風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