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運河 三條名街
日期:2016/12/14 10:04:24   編輯:古建築保護運河溝通南北水系,流經千年,生生不息。杭州城因河而生,由河而興,杭州人對運河的感情,自古傳承。而隨著國慶期間多個運河民生工程的華麗亮相,運河文化更是一點一滴地滲透到杭州百姓的生活中去。大兜路的美食盛宴,拱宸橋橋西的中醫藥養生之道,塘棲水北街的明清風情……由南至北,古今交錯,一路陶醉愛戀。
塘棲水北:水鄉韻味在彌漫
位置:水北歷史街區位於塘棲鎮北部,京杭大運河北岸。
歷史:水北街原長2500米,由於歷史原因,現存水北街道全長1386米,其中明清建築沿街有700米左右,明清建築約15000平方米,2004年被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特色:水北街除了歷史悠久、底蘊豐厚的老宅外,還有油坊、廟宇、染坊等建築,街區內保留著塘棲古鎮的兩張“金名片”,有500多年歷史、京杭大運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橋--廣濟橋,以及乾隆皇帝為表彰浙江納糧情況而留下的乾隆御碑。水北街業態定位為“塘棲風情特色街”,街區除了展示明清傳統水鄉民居外,還有各色傳統糕點、說書表演和皮影戲等,濃濃的江南水鄉韻味在彌漫。
體驗:尋幽徑直往裡走,水北街粉牆黛瓦,飛檐翹脊,亭軒廊台,若隱若現,油然感覺就多了一份寧靜與幽僻。到了這裡,一定得嘗試一下門板飯:門板飯關鍵在門板,一長溜的門板,客人們坐兩邊,小菜一字擺開,吃起來感覺真叫新鮮。更何況,飯菜也真好吃。都是家常飯菜,三元五元,最貴不過十元,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好吃,十多盤菜上來,呼啦一下盤子就見底了。
說到塘棲,“法根”不能不提,小桃酥、桃酥片很多人吃了幾十年吃不厭。“法根”對門是另一家有名的傳統糕點“朱一堂”,他家的綠豆糕、芝麻酥糖、立夏餅、重陽糕、糯米糕,看著都饞啊。
大兜路:饕餮美食游禅宗
位置:大兜路歷史街區位於大關橋至江漲橋段運河東岸,南北長約780米,東西進深約150米,占地面積9.5公頃。
歷史:這裡曾是“十裡銀湖墅”的中心區域,北邊曾有明清著名的運河稅關-北新關,南邊有著名清代糧倉-富義倉,東邊有明清杭州城外三大寺之首-香積寺。香積寺,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於2009年重建,2010年落成開放。香積寺在運河及杭州佛教界擁有很高的地位,被譽為“運河進杭第一香,湖墅市井風情地”。
特色:街區以融入禅宗文化元素的中高檔餐飲、會所為核心業態。進駐商家包括香樟雅院、江南阿二、綠茶、水御蘭庭、翠越會、壽康永、德記等。
體驗:有人說,大兜路歷史街區是茶酒飯香、江橋漁火卻禅意靜慮的最合適之處。自9月30日亮相以來,大兜路歷史街區國慶期間試營業的商家共有10家,包括香樟雅苑、德記、運河阿二、烤貝、水御蘭庭、易水養生館、翠越會、碗裡、圍龍三尋和壽康永,分布於街區三個區塊,不僅保證了開街氛圍,也形成了規模效應。與此同時,開業商家的生意也出乎意料的好,像德記、水御蘭庭、碗裡、壽康永等幾乎天天滿座,而運河阿二每天發出的等位號子也都至少在四五十張。據街區管委會統計,國慶七天,上述10家商戶試營業期間累計營業額近70萬元,每戶商家日均營業額達1萬元。
10月9日、10日,街區的綠茶餐廳和方氏酒樓也相繼開張。作為當下深受歡迎的綠茶餐廳,10月9日開業當天在沒有進行大張旗鼓宣傳的情況下,即迎來了高朋滿座的狀況,等位的客人也不在少數。而定位大眾消費的方氏酒樓也同樣火爆。此外,來街區裡游玩賞景的市民與游客也是絡繹不絕。據統計,大兜路歷史街區國慶期間接待游客數量已近30萬人次。
大家最關心的停車問題,大兜路附近有五處停車場,麗水路東側單邊停車,西側兩塊臨時停車場,富義倉停車場,香積寺地下和地面停車場,總計可停600余輛。
大兜路不長,走走停停,15分鐘也足夠了,當你徜徉在大兜路,享受著風味美食,看運河邊楊柳依依,聽香積寺鐘聲回響,不禁感懷身邊這條流淌了二千四百多年的運河,曾有怎樣輝煌的過往。
拱宸橋橋西:走入古今交匯點
位置:拱宸橋橋西歷史街區北起杭一棉保留倉庫,南至登雲橋北側,西起小河路,東至京杭大運河,占地約7.83公頃,總建築面積約4.5萬平方米。
歷史:橋西早在清同治年間即是當時拱宸橋地區繁盛的水陸碼頭。街區內留存的主要是近現代工業遺產、倉儲設施;各個歷史時期的城市中下層居民住宅;傳統商業和傳統民間崇祀、傳統城市公共建築,是一處展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及運河邊中下層勞動人民工作與生活的歷史長卷。
特色:它的形成有從明清到國民至現代的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它的街巷裡弄的形態的構建,濫觞於明,完成於晚清。現存的街區古舊建築主要是晚清至國民時期,但一些建築的基礎卻可以上溯到明代以前,街市的形成有疊壓更新的痕跡。結合橋西歷史街區的人文歷史背景,街區以傳統中醫藥文化和養身保健作為核心業態。街區內有方回春堂、天祿堂、大運河國醫館、新庭記、同源裡壹號酒店、蘇元白酒吧、秀姿美絲綢等商家。
體驗:始建於明代的拱宸橋是古運河終點的標志,常有市民在修繕後的橋上漫步,這裡曾經是百舸爭流、商賈往來的繁華碼頭,沿岸商鋪林立,百業興盛。如今,經過多年整治的運河,已經清水依依,楊柳夾岸,沿河是青磚黑瓦白牆的仿宋民居。
方回春堂拱宸橋中醫館和中藥館,以門診為主,采用專家、教授、名老中醫坐診形式,同時舉辦國醫大講堂;天祿堂是杭州運河老字號,以前開在賣魚橋一帶,以經營中藥材聞名。此次擬在橋西開設杭州天祿堂國醫館、國藥館,內設中醫門診、名醫專科坐診以及藥局、參燕號等。而老房子酒吧、老房子餐廳、新庭記酒店,充分體現了江南水鄉、杭州特色、水陸互動的運河餐飲,填補了橋西餐飲業的空白,滿足了周邊居民和國內外大量游客的中高檔休閒餐飲需求。
喝著涼茶請名中醫講講養生之道,逛逛街弄裡巷,喝咖啡賞運河風景,恍若自己走入古今的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