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透過四川安仁看中國的古鎮保護及旅游開發

透過四川安仁看中國的古鎮保護及旅游開發

日期:2016/12/14 10:02:45      編輯:古建築保護

    前言:
    在傳統儒家文化長期影響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十分注重整個家族居住地的選擇和修建,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現逐步形成了眾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築群與村群,構成了中國古代風格各異的建築流派。如果按照文化背景和歷史區域的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7大家風范的徽派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8樸實無華的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陝西;9富貴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築群,分布區域為山西;:小巧精致的水
鄉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另類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四川、重慶;個性鮮明的嶺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福建、廣東;=清秀靈逸的湘黔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湖南、貴州;>各領風騷的南诏古村落群,分布在雲南。這些古建築群、古村落群作為中華文體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旅游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成為了吸引各地游客的重要旅游資源(余丹《我國古鎮旅游的開發利用》)。然而,從整個中國古城鎮的歷史演變來看,我們國家古城鎮,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主動地在利用,更不是主動地在接受保護。而是趨於了這樣一個現狀之中:即中國的古村、古鎮、古城“ 因貧而留”,是因為貧窮而保留了下來;“ 因留而起”,是因為保留了下來,認識到它的資源的重要性,所以才想到要保護它;而後又是“ 因保而富”,因為在開發的過程中保護了這些資源,恰當地給當地百姓帶來了富裕;最後才是“ 因富而興”,因為這種富裕,給了一個城鎮,或者說給了一個區域一個新增長點。簡單來說,中國古城鎮保護不因旅游而生,卻因旅游而存。從歷史演變來看,我們中國古城鎮旅游發展走了一條同西方類型的區域不完全一致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古城鎮的發展之路(翟峰《小城鎮建設》)。所以說,對中國古城鎮的保護及開發,實質上就是中國古文化傳存在保護及開發。
    正是由於這一獨特性,中國古城鎮在面對當前的旅游開發熱潮時,面臨著是保留,還是發展;是還原,還是改變的困惑。這裡,筆者以安仁古鎮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為例來論述當前中國古鎮開發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相應的對策。
    安仁古鎮的歷史背景:
    安仁古鎮位於“ 天府之國”成都平原西部,距離成都41 公裡。1925 至1949 年間,安仁鎮以劉湘,劉文輝,劉文彩為代表的劉氏家族的崛起而興盛。它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縮影,和川西平原其他歷史古鎮相比,它以中西合璧的古建築和卓而不群的莊園見長。
    從解放後到80 年代,安仁古鎮一直處於一個相對緩慢的發展時期,這就為安仁古鎮的“ 因貧而留”提供了可能性。進入到90 年代,隨著以麗江,周莊,陽朔,平遙為代表的古鎮旅游的興起。安仁古鎮也試圖去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吸引更多的游客,並逐步實現國際名鎮的目標。然而,如同中國的許多古城鎮一樣,當前的安仁古鎮面臨著許多問題:
    1. 存量不足
    古鎮是歷史的遺存,隨著時間的流逝,它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新事物的沖擊和影響。往往在人們意識到它的價值前,許多珍貴的遺跡就已經消亡在時代的變遷之中了。安仁就是這樣一個例子。盡管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古鎮發展的很慢,但現代化的城市建設還是打破了古鎮的城市肌理,把原來連續的空間結構分割成一個個獨立的景點。這使得原本就已經在日益減少的古鎮遺跡變得更加殘破不堪,難以維系。
    2. 質量不高
    由於缺乏保護意識,目前除了麗江等幾個相對完整的古鎮外,大部分的古鎮都缺失嚴重。例如,安仁古鎮就僅僅剩下了兩三條古街。加之過去幾十年間的翻修改建,這僅存的幾條古街也失去了往日古樸的色彩,淹沒於市井之中。
    3. 缺乏增量
    如同其他文物古跡一樣,古鎮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對於許多像安仁這樣存量不足的古鎮來說,通過用現代建築手段來建造“ 古”鎮,給古鎮增值的方法往往是不可取的,因為復制出來的赝品,不論是多莫的逼真,也不可能具有與真跡同等的價值。

    4. 管理不善
    缺乏管理幾乎就是中國所有古鎮旅游開發的通病。不論是政府,還是商戶,往往只著眼於當前的開發而忽視日後的管理。這就使得許多古鎮自開發的那一刻起就面臨著旅游開發所帶來的破壞威脅。
    5. 缺乏科學、具體、系統的開發方案及實施步驟
    古鎮的開發是一項耗資巨大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它往往需要分時序,有步驟的來進行。然而,當前許多的古鎮僅只做了旅游總體規劃,這樣往往就使得政府及開發商在面對總規中的眾多項目時往往是眼花缭亂,無所適從。這種情況在安仁尤為突出。
    安仁古鎮的開發對策
    1. 充分開發利用歷史遺存,提高古鎮的核心競爭力
    古鎮旅游的核心在於一個“ 古”字。因此,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對所有的歷史遺存加以保護和科學的利用,從而提高古鎮對游客的吸引力。然而,但前許多地方政府對古鎮的保護與開發缺乏統一的認識,許多文物保護單位都狹隘地認為保護等同於保全或是保留。這樣就使得許多重點文物和古建築只能靠微薄的文保經費來低水平的維持。所以,筆者這裡所提出的保護是建立在科學利用的基礎之上,因為國內外許多的案例都已經證明,對歷史遺存的開發其實就是對其文物價值的挖掘,只有當文物的價值被充分展示之後,其重要性才能被人們所認識,從而對其加以精心的保護。這樣,文物古建的保護就能維持在一個以開發促保護,以保護促開發的高水平狀態。
    2. 轉換思維模式,大膽創新
    歷史遺存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所有的古鎮都面臨著增量不足的問題。為了增加更多的看點,許多古鎮不惜花重金來打造周邊建築,使之“ 仿古”。然而,在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所謂的仿古建築往往只是追求形似,而非神似。所以,不論是在其建築形式上,還是它們所共同構成的城市空間肌理上,這些仿古建築都無法於古鎮的歷史遺存所比擬。正如安仁古鎮規劃中所引用的香港《信報》的一段文字所說“ 在過去,城鎮的形成和發展都是慢慢積累,自然演變的,但當代城鎮的策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 可能’而不是‘ 需要’。種種沖突出現的條件,在城鎮中就好像一個個不速之客,或新鮮移民。經許多時間,也難以建立與這片土地的血肉聯系”。所以,對於古鎮增量的開發,應該更多的追求神似而非形似。
    為此,筆者提出兩套方案以供參考。方案一:神形兼備。這一方案適合那些保存相對完整,受外界影響較小的古鎮。它力求恢復古鎮的原貌,這種復原不是簡單的復原建築,而是在其基礎上復原古鎮的原生態,它包括對古鎮的城市肌理,生存基礎,民風民俗,以及生活方式的恢復。方案二:存神去形。這一方案適用於那些歷史遺存規模較小,相對分散的古鎮。它著眼於古鎮的發展而非恢復。正如我們所知,古鎮的形成和發展是時間的長河中慢慢積累,自然演變的。每一個時代都會在古鎮中留下它自己的痕跡。我們當前所處的時代也不例外。因此,對於此類古鎮周邊環境的開發不宜過度受制於古鎮的建築形式,而是應力求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一方面,通過在新建築中保留適量的古建元素來實現“ 新”與“ 老”的對接;另一方面,通過引進新的建築元素,來彰顯時尚的氣質。
    3. 加強開發運營管理,科學安排項目實施步驟
    對於古鎮的開發運營,科學細致的策劃與實施導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當所有的項目被科學的組織,並按時序分階段的加以實施之後,旅游規劃所提出的美好願景才能得以實現。這一點對於古鎮開發尤為重要。因為,古鎮中包含著太多的歷史文物,一旦開發不善,所帶來的危害將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損失,還可能是對古鎮的歷史遺存不可逆轉的損害。
    結束語
    游客到古鎮游覽,主要是受其優美寧靜的環境、古色古香的民居建築、純樸的民風民俗所吸引,保護這些原真的、本來的、真實的東西是維持和延長古鎮生命力的有力舉措。所以以旅游促保護應是古鎮旅游開發不變的主題。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古鎮本身就是一個發展演變的結果。因此沒有了發展的傳承就如同失去了滋養的生命一樣,將隨著時間而慢慢消亡。所以說,古鎮旅游開發應在充分的保護現有資源的基礎之上,轉換思維模式,大膽創新,用科學的方法來分階段,有目的的加以實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