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走進唐蕃古道上裡古鎮

走進唐蕃古道上裡古鎮

日期:2016/12/14 10:09:26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上裡鎮位於雅安市雨城區北部,距城區27公裡,坐落於四縣交接之處,東通名山、邛崃,西達蘆山、雨城,是四川歷史文化名鎮,亦是四川省“十大古鎮”之一。古鎮初名“羅繩”,是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臨邛古道進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邊茶關隘和茶馬司所在地,還是近代紅軍長征過境之地。又因場鎮內有韓、楊、陳、許、張(韓家銀子-錢、楊家頂子-官、陳家谷子-田、許家女子-靓、張家錠子-斗)五大家族居住在此,故俗稱“五家口”。1935年紅四方面軍長征途經上裡並駐扎半年之久,在鎮內留下的數十幅石刻標語都是非常有價值的革命歷史文物。   
    古鎮的街道均為石板鋪成,建築群的房屋為木制樓閣,錯落有致,青瓦飛檐流光益彩,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鑲嵌雕刻組合而成,畫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藝術雖然被歲月侵蝕已殘舊失去了光鮮色澤,然而其工藝的精湛、構圖的精巧卻無法掩飾,凸顯著民族文化的深厚。正如《中國古鎮游》一書中的記載以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研究所川西北調研組朱曉林博士(上海同濟大學)寫道,“鎮內石板鋪街、木屋為捨、建築群高低錯落、古風宛然;大院整個建築雕梁畫棟、飛閣流丹,镂空細刻、曲盡其妙,……均為清代佳作;從現狀總體風貌與居住建築群規模而言,上裡鎮是保護的相當完整的鄉土聚落。”       上裡古鎮的建築格局具有以民居為主的空間特色,建築風格仍以明清時期的為主。古鎮的街道主要呈“井”子布局,且都不寬,兩邊全是老式的鋪面。古鎮以木結構為主要建築,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願小鎮平安。古鎮民居保存得比較完好,多為青瓦民居,街中心有寬展的戲壩子,原有的二重檐歇山頂戲樓,是川中場鎮不多見的巧妙設計。現存多座石橋,其中以“二仙橋”為代表。古有詩雲:“二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正是對上裡古鎮生動形象的總體描繪。二水環繞的古鎮內明清建築錯落、古樹參天,茶馬古道上唐宋文物遺跡眾多,近代紅軍石刻標語隨處可見。讓往來游客踏石板道上體味歷史的滄桑,漫步於小溪流水邊享受怡人的田園風光,站在古老的石橋上領略自然的恩賜,沉醉在白馬靈泉邊聆聽古“羅繩”興衰的故事……
    上裡明清古鎮的古樸無華而富有文化底蘊的古鎮風情,已引起了眾多人的青睐。斑駁的古橋、參天的古樹、古老的街道、古樸的建築、淳樸的民風……無不向世人展示她那千百年的歷史風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