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遠離都市的潔淨和寂寞——川西古鎮

遠離都市的潔淨和寂寞——川西古鎮

日期:2016/12/14 10:04:24      編輯:古建築保護
    郫縣古城鎮在四川眾多的古鎮中,並非特別的美麗和出眾,但在細細地品味之後,總會有留連忘返的感覺。大概是因為這裡在1700多年前那個戰亂崩離,烽火四起,諸侯割據的三國時代,蜀漢大將魏延曾在此屯兵養馬,煮酒論兵,撫劍長歌……其優美的故事和民間傳說,現在仍可在這裡依稀尋找到歷史的遺跡。
    這裡有著天造地設的雅致和靈秀,有著遠離都市的潔淨和寂寞。它的老街老景,無疑是這裡絕對的亮點。濃厚的古風遺韻和質樸,在小鎮錯落有致的街道中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來。
    在這座原生態的古鎮上,保留著大量的古民居、古街坊。所有的建築基本上都保持了原有的風貌,長約450米的仿古蜀漢街,以及街道兩旁的青瓦房頂,畫樓雕閣,充分展示出了漢代留存下來的濃厚的氣息;宋、明、清街道的阡陌交通,人來車往,商賈雲集更是顯現無遺,整條街道上彌漫出濃厚的明清古風遺韻。
    古城鎮上的房屋多沿街而建,多則三層樓,少則二層樓,格局基本一致,樓層下面基本上是用於經商的鋪面,上面是住家。這些房屋,紋飾精美,原色木制的花窗,雕刻後有各式花型與紋案的門面,鬼斧神工,讓人歎為觀止。現在即使是顏色被歲月的風雨吹殘了,也不難看出昔日曾經有過的輝煌。鎮中的街道為古老的石板路,味道悠長而感人,大約有五尺寬左右,蜿蜒於房屋之間,將這片散亂但卻古樸的住家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古城鎮的老人很愛泡茶館,只是這裡的茶館同都市的茶樓相比,又多了幾分簡單,幾分古樸,少了城裡的那些浮躁和商業氣息。這裡的茶館,雅致而簡樸,於不經意中,透露出了古城鎮的精髓。記得在剛走進古城鎮時,看見一家毗鄰而居的飯店和茶館,在兩家的門框上,卻貼了這樣一副饒有趣味的對聯:“一杯清茶促進體質,兩盞淡酒增強精神”。文字淺顯易懂,既說明了兩家相互從事的職業,又表達了對眾位鄉鄰們的美好祝福。
    隨意走進鎮內的任何一家茶館,都是矮矮的四方桌,舒適的竹圈椅,可以惬意地斜靠在椅子上,邀上二、三知己,舒服地吃上一口葉子煙,一邊慢慢品茶,一邊聊著前漢後唐的龍門陣。茶的滋味在這裡已經不再是重要的了,時光在這裡似乎也慢了下來,像老唱片機一樣“吱吱呀呀”,把人帶入了古老的時光。
    行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會給人歷經世事變遷後的祥和與安靜的感覺,心境也不覺變得淡然了。
    小鎮的人很會利用空間,這一點比起城市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古樓、橋下、房檐下都是致富之地。在鎮上的仿古街上,有臨街房百余間,民居以面闊一間,進深數間的二樓一底為主。因此,鎮上的居民也就臨街開了很多小小的商鋪,賣上一些抄手、水餃、雜醬面、酸辣粉之類的小吃,價格很便宜,味道卻不錯,趕場的鄉下人在街邊可以隨意地吃點。在這樣的小店,卻是大碗的各種作料,大個的海碗,連碗中的內容似乎也比城市中的大上一號,竟也是香辣爽口,很是誘人。
    古城鎮有很多這樣有著長長寬寬屋檐的老屋,城裡人看得新鮮,小鎮人卻住得舒坦,還將這獨特的東西好好地利用起來。在古城鎮,隨處可以見到很多在自家門前經營這樣的小營生,他們在自家的屋檐下用長凳搭起幾塊木板,再擺上農家人都要用的農具家什或生活日用品等,就做起了小生意,當起了老板。早上洗的衣物就在頭頂上晾曬,很有點溫馨的感覺,同時,還免去了風裡來雨裡去的奔波。勤勞的小鎮人在田間勞作之外,將自己的生活經營得有聲有色。這門前小小的生意,利潤雖然不高,但知足者常樂,倒也是一片其樂融融。
    回到都市,總是懷想古城鎮,無法尋覓,只好再次吟誦起四川著名作家林文詢先生在2002年8月所撰寫的《古城賦》“……今朝古城又東風,舊貌新顏洗滄桑,唐宋樓台明清閣,古木凝青蒼,長街百步一卷史,稻花十裡千載香,憑欄把酒話今昔,當思量,亘古民族之脊梁。”我想:這便是古城鎮今日搏動向前的旋律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