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鎮開發保護應體現原真性
日期:2016/12/14 10:02:44   編輯:古建築保護——以河北省正定縣為例
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對古城、古鎮、古街區保護造成巨大影響。這種影響既有日積月累的漸進性侵蝕,也有因周圍環境突變而加劇的保護難度。河北省正定縣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近期被納入石家莊“西延北跨”發展戰略中。融入省會城市一體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既為正定縣展示了跨越發展的廣闊前景,也凸顯出古城保護與開發的兩難選擇。
□高舜禮
河北省正定縣位於省會石家莊市北部,是華北知名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3平方公裡的范圍內,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的8處、省級的6處、市縣級的26處,人稱“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樓”,歷史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在近期確定的石家莊市“西延北跨”城市發展戰略中,正定縣被納入省會城市的行政區劃,意味著將在交通、市政、城建等多方面向都市化接軌。石家莊和正定人將其稱之為“入城”。這一新的發展形勢,既為正定古城及文化保護增加了壓力,也帶來了開發利用的更大機遇。處理好古城保護利用與“入城”的關系,不但對正定縣發展具有戰略抉擇的意義,也對全國有關地方具有明顯的借鑒或示范價值。
一、處理好古城環境與加速都市化的關系
區劃變遷增加了後發地區的發展動力和古街區保護難度。從全球范圍看,由行政區劃變遷所新生的行政地域乃至一個國家,大都為合並一起的各方帶來互利共贏的前景預期。但對後發的一部分來說,面臨著加速提升、縮小差距和追趕發展的問題,只有盡快達到一體化水平,才能實現全面接軌基礎上的加快發展。由石家莊市“西延北跨”戰略所帶來的正定縣加速“入城”,也屬於這類情形。這些地方往往有著追趕發展的強烈熱情與動力,期望盡快比肩先進、全面接軌、一體發展。
古城保護利用與都市化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對於以歷史文化為特色的城區來說,城區風貌的基本特征是“小巧”,建築是小體量的,街巷是狹窄的,商業是小店鋪,文化以傳統占主體。而都市化、現代化的城市格局和面貌與古城文化氛圍大相徑庭,如不充分考慮兩者的區別,簡單地推動一體化和全面接軌,就等於將新城區完全融入了大城區,再想讓古城體現歷史文化的原真性和時空感,凸顯特色和個性就極為困難。這種風險性的趨向對正定是存在的,大交通的“入城”步伐已經很快,瞄准省會標准的“全城一盤棋”大城管格局正在構建,有記者預言“殘破的舊城牆,陳舊的房屋,坑窪的土路”等景象會很快消失。
最大限度地維護古城風貌是新城區最大特色。不論是對“擴市”的石家莊,還是對“入城”的正定,古城是兩者合並以後的重要資源和品牌,省會城市因之而更富歷史文化底蘊,正定因此而增加了古文化保護與發展的依托,惟有保護好古城及其相伴而存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發揮區劃合並以後的綜合優勢。在“入城”後的發展理性上,應對新城區的“都市化”有所保留,應對城市建設和面貌“一體化”有所區別,應使新城區最大限度地保留個性和特色。否則,即使建設了很多仿古建築、復古文化場館,也會受制於新城區“都市化”的框架格局,很難顯露歷史文化的精神和光彩;即使像有的研究者所設想的,建設貫通南北的一條“歷史文化景觀帶”,以承接東垣故城和正定的歷史文化,但如正定與石家莊在城建規劃布局上達到“一體化”,這條大道仍不能解除城市現代化鎖鏈對古城精神的桎梏,石家莊與正定歷史文化的整合也很難實現最佳效益。
二、處理好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關系
正定縣的古城及文化保護與開發,很重要的是摒棄一些傳統的觀念,妥善處理好文化與旅游的關系,變各司其職、各守疆界、各自為戰,為融合發展、協調發展、互助發展。
旅游與文化是密切相關的姊妹產業。從大文化角度看,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但就兩個產業而言,旅游與文化是關系密切的姊妹產業,同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旅游靈魂作用的文化,是上層建築領域的文化總稱,具有廣義的、抽象的、思想性的特征,區別於文化產業的具體文化元素,它既是旅游業的靈魂,也是文化及有關產業的靈魂。
旅游與文化是多元交互的產業關系。旅游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文化傳媒則是旅游宣傳的重要載體,將旅游產品宣傳推廣出去。文化對旅游產品可發揮提升品位和競爭力的核心作用,但又在很多情況下發揮著對旅游吸引物的點綴、修飾、美化和豐富功能。
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是客觀要求。融合發展有著具體而特別的內涵,它有別於依托發展、借勢發展、會同發展、結合發展等,是兩大產業全方位、各層面、廣角度的合作發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互利共贏。一方面是促進“文化旅游化”,通過多種的旅游載體,把無形的文化形象化,零散的文化聚焦化,高雅的文化通俗化,精英的文化大眾化;另一方面是推動實現“旅游文化化”,就是對旅游產品規劃、目的地建設、吸引物開發、服務接待等充實文化內容,讓文化豐富旅游內涵、提高旅游檔次、提升旅游產業素質。
三、處理好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如何處理好嚴格保護與科學開發的關系,在嚴格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在科學利用的過程中加以保護,是歷史文化資源富集地區面臨的共性任務和難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好文物保護事業與相關產業發展的關系。好在國內已不乏較成功的案例,例如,雲南麗江、陝西臨潼、山西五台山、湖南鳳凰、河南安陽、福建泰寧、山東曲阜等。
要保持古城及文化的原真性和傳承力。從全國類似地方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看,古城或歷史文化建築群應保持原真性,切忌毀了舊的搞新的、拆了真的搞仿古的。
要清醒認識正定縣的資源與產業比較優勢。正定是一個具有綜合產業優勢的縣,既有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有各項事業繁榮發展的一頂頂桂冠,如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國家可持續發展先進示范區、全國生態示范縣、國家乒乓球正定訓練基地所在地、國家商品糧基地縣。《正定縣建設文化名縣實施方案》因此提出,正定要建設成為省會的觀光旅游區、體育運動區、會展接待區、餐飲購物區和休閒度假區,並致力於建設紡織服裝基地、科技工業園、綜合工業園“三大園區”。從國內很多地方的發展經驗看,一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優勢多元的市縣,在眾多比較重要的產業中,確定一個主導性產業非常重要,既有利於動員全局力量辦大事,也有利於抓住主要矛盾,進而帶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對於正定縣來說,盡管具有復合型的產業優勢,但歷史文化資源豐厚是無與倫比的,圍繞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文化旅游產業,似應成為主導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