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古城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如何並舉

古城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如何並舉

日期:2016/12/14 10:02:44      編輯:古建築保護

"古城古鎮的保護與開發如何並舉"

麗江古城一景。資料照片
 

    漫江碧透的江水、綿延幽深的石板巷,飛檐翹角的吊腳樓……滾滾旅游開發熱浪下,散落在中國中西部的碩果僅存的古城古鎮古村,正從文學大師筆下的夢境中醒來,投入世界的懷抱。

    湖南懷化市日前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論壇上,麗江、平遙、洪江、鳳凰四大知名古城締結為“姊妹古城”,力圖打造“中國古城旅游品牌”。這些曾經被視為“欠發達地區”的古城古鎮,在享受一場旅游大開發帶來的狂歡盛宴同時,也將面對一場生死大考。

    古城古鎮的根本屬性是“不可再生性”

   “一些地方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強,片面強調利用,盲目開發,盲目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對古鎮古村的保護增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第二屆中國古城古鎮古村論壇上,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的吶喊振聾發聩。

    文物部門初步普查結果顯示,湖南省具有保護價值的古城古鎮古村408處,保存的古民居文物建築9146棟,總建築面積1200多萬平方米。陳遠平認為,古城古鎮古村遺產既是重要的文化資源,教育資源,又是重要的旅游資源、經濟資源,但它的根本屬性是“不可再生性”,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的關系,是保護好古城古鎮古村的前提基礎。

    站在鳳凰古城南華山上,記者看到10余棟鋼筋水泥樓房居高臨下,俯視著一大片深褐色的飛檐翹角的古建築群。另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是,最能體現鳳凰獨特風情的吊腳樓,有一部分已改建成鋼筋水泥結構的民居,只在回龍潭附近尚留有10多棟老屋。

    鳳凰縣建設局負責人說,過去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一些鳳凰人將祖傳的老屋拆掉,重修兩三層的磚房開“家庭旅館”,或隨意洞開門面,肆意在房頂加層,使越來越多的新式房屋穿插於古巷之間。

    執著於文物和古城保護的陳遠平介紹說,古民居建築本身經歷了上百年的創傷,已經相當脆弱,加上各級政府的投入不足,保護工作跟不上,大多陷入了自生自滅的困境。而且,湖南大量的古建築群的古民居屬於私人所有,政府難以統籌其保護工作,難以協調解決保護與居民生產生活之間的矛盾。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拆舊建新不斷發生,致使古城古鎮古村的民族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歷史文化特色的消失速度日益加快。

    由於近年來民間收藏熱的興起,導致一些非法收藏行為對古民居的破壞加劇。陳遠平說,在利益驅動下,一些不法分子對古民居建築的精品構件進行盜拆和非法收購,致使很多古建築的構件被洗劫一空,古建築空留外殼、殘敗不堪。常德市破獲的一起盜竊古民居構件的案子,查獲的古民居構件就裝了滿滿兩輛汽車。

    被譽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活化石”洪江古商城,仍保存著近10萬平方米、380余棟明清古窨子屋建築,如今也“踴躍”加入到旅游大開發的行列當中,卻在城市建設大潮中遭遇空前危機,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甚至將推土機開到明清古建築旁邊,打起了毀古建新的歪主意。

    文化遺產面臨“旅游性破壞”

    在很多專家學者看來,制止推土機的破壞並不難,但要抵達住外來文化這個“無形推土機”對民族文化的侵襲,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

    經歷了第一輪的“建設性”破壞之後,中國的古城古鎮古村等文化遺存現在面臨的“旅游性”破壞,使開發與保護的關系話題日益敏感、沉重。而“文化遺產”成為“文化沙漠”的憂慮,則使學術界對此投入更多關注的目光。

    鳳凰古城是一座新興的旅游城市,厚重的人文底蘊和古色古香的街巷吸引了無數外地游客來此尋夢。

    記者日前在鳳凰古城采訪時看到,夜色中的古城喧鬧得令人吃驚,沱江邊的古民居不少搖身變成了鬧哄哄的酒吧,形形色色的游客在吊腳樓歇斯底裡大呼大唱。這座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小城”,彌漫著進口啤酒和爆米花的味道,正在失去寧靜安詳的氛圍,與“夢中守望的家園”漸行漸遠。

    鳳凰古城經營銀器和扎染的張桂英老人說,隨著古城旅游開發的加速,老街上的古舊味兒越來越淡了,由於租金水漲船高,商鋪門面漸漸被外地資本占據,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店面,生意遠遠不如那些喧囂的酒吧和飯店。

    鳳凰古城老街上的“蠟染大師”熊承早,前些年還在家中與天南地北的游客交流創作心得,出售一些自己創作的蠟染工藝品,如今卻不見人影,老宅子也租給了外地商人經營,令人唏噓不已。

    學者在總結部分古城旅游開發規律時說,開畫廊的不如開飯店的,開手工藝作坊的不如開酒吧的,珍藏著中國歷史文脈的古城古鎮古村,由於對資源的掠奪性索取,導致不少景區謝頂早衰,吸引力急劇下降,“搖錢樹”正蛻變為長不大的“小老樹”。

    而類似鳳凰古城遭遇的這種隱性“文化傷害”,也在加速遺產“折舊”。在江南小橋流水周莊,“萬山豬蹄”招幌太多太膩,滿鎮飄蕩,“多了商家,少了人家”令人遺憾。

    如果聽任旅游開發熱潮對古城文化遺產的損害,過不了多久,這些古城很可能走上一條“變異”的不歸路。今天走在麗江古城的街道上,游客們看到的是一幅與真實納西族人無關或變異了的旅游商品交易圖,如果再不進行有效控制,將導致麗江文化主體的轉移和失落,而這正是古城作為文化遺產最有價值的部分。

    古城“開發”須慎之又慎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中西部很多古城大力發展旅游,有著難以控制的沖動。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鳳凰,同時也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身處“國寶”與“國貧”的尴尬。鳳凰縣地方財政長期入不敷出,對古城區歷史風貌保護力不從心,保護與建設的矛盾日益突出。鳳凰縣政府縣長張永中說,發展旅游業,也是希望通過啟動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保護古城。

    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文說,一些經濟欠發達而文物資源和文化遺產十分豐富的地區,如何在現代經濟大潮下,在旅游文化產業開發的弄潮中做好文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尤其是如何邁過經濟短缺這道坎,不使文物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因經濟短缺而遭受損失和破壞,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回答的問題。

    中國的古城古鎮古村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深厚,人文遺址絢麗。在締結姊妹古城簽字儀式上,麗江、平遙、洪江、鳳凰四座古城的政府代表均表示,將切實擔負起保護中華文化遺產的神聖使命,本著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推動歷史文化古城的保護和發展。

    保護古城,才能延續民族記憶。從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開始,雲南麗江古城在保護文物的同時,采取多種辦法保護景區內原住居民的生活風俗。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副局長徐嘉澤認為,如果要古城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關鍵是要留住人,因為古城內2萬多名居民是古城文化的載體和傳承者。為了留住居民,從2003年起,麗江每年發放居民生活補助,采取一系列的便民惠民措施,為古城居民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徐嘉澤說:“如果是一座空城,那就不是麗江古城了。”

    為避免房地產商的推土機打上明清古建築的歪主意,湖南省對洪江古商城核心區域外的古建築群和散落的零星古建築實施整體保護,從房地產開發商的推土機下挽救了賀家祠堂及另外兩棟即將夷為平地的古代民居,並成立洪江古商城文物管理委員會,切實加大古建築的保護力度。

    鳳凰縣政府如今也意識到不倫不類的酒吧文化將侵害古城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正准備逐步遷出居民反映強烈又與當地生活極不協調的酒吧和飯店。鳳凰縣副縣長劉紅玉認為,將堅持保護為主的理念,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條件,盡量保護好古城居民的生活習俗,積極扶持民族文化和民間工藝等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工作。

    長期從事古城保護研究的羅哲文表示,旅游開發與文化遺產保護其實並不矛盾,如果我們在做好文化遺產保護的措施上再進行產業開發,那不僅是一代人的利益保障,而且是子子孫孫多少代人取之不渴的財富資源。我們不能只顧眼前經濟效益,去做損害子孫後代的缺德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