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清華大學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開始全面招生

清華大學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開始全面招生

日期:2016/12/14 10:03:01      編輯:古建築保護

清華大學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招生簡章
 

   【招生概述】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如何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從何處著手為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基石已成為許多地方政府領導者急需解決的問題,而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基礎。
    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是國內首個以中華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為主題的高級研修班。課程設置本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歷史文化遺產的原則,針對地方城鎮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實際問題,在科學保護的同時更好地發展,加強文化遺產地的能力建設,並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開展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和適度開發,實現各地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由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清華大學合作開設,由清華大學負責教學及管理。
   【課程特色】
    1、前沿、高效的課程
    頂級學者專家授課,探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趨勢,研究國內外文化遺產管理先進理念,探討文化遺產有效保護、合理利用和適度開發,為中國城鎮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思路和科學思維方法。
    2、實用課程+案例教學
    針對地方城鎮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實際問題,借鑒MPA教學方法,重點分析典型案例,開展主題座談及互動交流,直面保護和管理的難題,學員與權威專家、學者、資深管理人士直接對話,探討文化遺產保護和管理的科學創新方法。
    3、卓越的師資陣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部委官員以及文化、旅游、文物、環保、城建、管理等領域的權威專家、學者授課。
   【課程設置】
 

教               學               模               塊
模    塊    一     政策解讀
模    塊    二     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模    塊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模    塊    四     全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講解
模    塊    五     古城鎮與生態建築
 模    塊    六     城市景觀藝術設計
 模    塊    七     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
 模    塊    八     文化遺產的管理藝術
 模    塊    九     傳統文化與城鎮發展
 模    塊    十     案例研討會、外出參觀考察

   【招生對象】
    1、地市(縣、區)委及行政領導;
    2、地市(縣、區)旅游局、文化局、文物局、城建局、環保局等相關單位領導。
   【學制學時】
    學制學時:學制三個月,其中面授64學時,包括課堂授課、講座及考察。
    面授時間:2013年1月10日-1月13日(第一次面授時間)
              2013年3月28日-3月31日(第二次面授時間)
   【授課地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證書頒發】
    學習期滿並成績合格結業,由清華大學頒發“清華大學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結業證書,加蓋“清華大學教育培訓證書專用章”鋼印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公章,證書號可登錄清華大學教育培訓與認證網站查詢。
    證書樣式如下:




   【增值服務】
    1、背靠清華大學強大校友資源,定期舉辦的各種聯誼活動,實現社會資源的對接和各地學員的交流合作。
    2、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的學員,終身享受清華大學的資源,中國古城鎮保護發展委員會長期為學員提供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的相關服務。
    3、優秀學員可申請中國古城鎮保護發展委員會文化遺產保護特邀研究員。
    4、優秀學員參加中國古城鎮保護發展委員會組織的全國城鎮考察交流活動。
   【報名方式】
    自本招生簡章發布之日起報名。
    1、報名:報名電話:010-52420406 010-62162798—602;
    2、填表:學員詳細填寫《報名申請表》並傳真至招生辦公室;
    3、審核:招生辦審核學員資料,向學員並發出《入學通知書》;
    4、繳費:學員收到《入學通知書》後將學費匯至清華大學指定賬號;
    5、報到:學員應按《報到通知書》時間准時報到。學員報到時應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學歷學位證書復印件,近期免冠彩色二寸照片六張。
   【名額學費】
    1、本期共招收學員40名,各市、縣、區各單位僅限一名學員。
    2、學費18000.00元/人,由學校統一開具正式發票。
    3、交通、食宿由學校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學費繳付】
    收款單位:清華大學(080)
    賬    號:0200004509089131550
    開 戶 行: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分行海澱西區支行
    備    注:匯款用途請注明“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學費”,並將匯款憑證傳真至招生辦公室。傳真號碼:010-62113147。
   【招生辦公室地址】
    地址一:北京市海澱區清華大學美術學院C-209
    地址二:北京市海澱區北三環西路48號北京科技會展中心A座20A
    電  話: 010-52420406、010-62162798轉602   傳真:010-62113147
    E-mail:[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陳老師 18600276333 
            張老師 15601115049
            申老師 18610605330
            王老師 15010741565
   【清華大學教育培訓咨詢投訴電話】400-818-0909
   【清華大學教育培訓與認證網】
    查詢項目請登錄:http://thtm.tsinghua.edu.cn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

                                                        2012年10月8日


清華大學城鎮文化遺產保護及管理高級研修班師資介紹
 
    王文章
    研究員,一級藝術評論,高級編輯,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化部副部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中國向聯合國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組織評審委員會主任,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名錄評審委員會副主任。著有《傳統與超越——科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對話》、《中國先進文化論》、《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等。
    劉魁立 
    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中國社科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民族文學研究》主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副理事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著有《民間文學的搜集工作》、《民俗學:概今、范圍、方法》。
    呂章申
    高級建築師,國家博物館館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朱幼棣 
    研究員,著名社會學者,新華社著名記者,曾任新華社國內部政文采訪室主任,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首屆地球獎獲得者。長期關注城市發展、文化遺存和民生問題,著有《中國世紀大災變》、《後望書》等作品。
    萬本太
    中國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曾任全國人大環資委辦公室主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生態司司長,提出“文化不能簡單等同於文明,文明是文化的精髓,是隨著時代進步的文化”。
    閻  雨
    博士,管理學家,北京大學政府管理與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市場學會房地產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中旭商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基金管委會副主任,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商業經濟應用與管理研究分會副會長,中國市場學會房地產專家委員會主任。
    謝正觀
    城市與環境學博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多年從事城市地理與城市規劃工作,歷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城市規劃師。
    任玉嶺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委員,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長。著有《大力推進城市化促進西部大開發》。
    張世鋼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亞太地區官員,曾任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際合作司代司長、中國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副代表,在環境外交、環境科學和管理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
    戴  斌
    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國務院應急辦專家組成員,全國旅游飯店星級評定委員會國家級檢查員,國內數家大型旅游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和旅游集團的管理顧問。主持《中國旅游業十二五規劃》、《旅游立法研究》《中國旅游大辭典》、《國民旅游休閒綱要》等國家級研究任務和各級政府部門和商業機構委托課題70余項,專題演講600余場。
    杜曉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保護專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兼任北京大學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學術委員,中國科學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復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客座教授,及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執行委員,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國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
    宋立民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環境設計藝術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提出“面臨新時代復雜的生態與環境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逐漸成為城市發展決策的理論基礎”。
    宋晔皓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清城華築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清華設計院建築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注重生態的建築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王建國
    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營銷學、管理學和管理經濟學教授,博導,北京大學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中國新市場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白長虹
    管理學博士,經濟學學士,南開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南開管理評論》副主編,國際管理學會(AOM)及亞洲管理學會(AAOM)會員,中央電視台《商界名家》策劃顧問。
    靳  敏
    環境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環境經濟與管理系主任,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有著獨特的見解,曾作為訪問學者赴多個國家進修,科研成果豐富。
    安令裕
    國家行政學院培訓部副主任,長期在文化部工作,提出“在特色文化上面下功夫,失去地方特色就是倒退。在當地文化旅游人才還不多,集約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要在制度和管理上下功夫。”
    付寶華
    城市主題文化創始人,世界第一位提出城市主題文化概念的學者,中國國際城市主題文化設計院院長,創立了“城市主題文化發展戰略規劃設計體系”,
被眾多權威機構的領導和專家譽為中國最權威的城市戰略專家。
    路盛章
    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廣告聯合總公司設計組組長,中國動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我國第一位國際廣告評委,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宣傳片總導演。
    陳  銳
    中科院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城市運行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長期從事城市化戰略、城市運行與發展管理工作。主持(及聯合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環境宏觀發展戰略研究等專項研究60余項。
    卞洪登
    博士,社會活動家。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秘書長,外經導報雜志社總編、 香港亞洲商務學院院長、世界華裔華人聯誼會秘書長、亞洲經濟聯合會秘書長、 亞太城市發展研究會秘書長、全球礦產資源網和大眾網CEO。著有《中國資本運營方略》、《國策百谏》、《首都東擴》、《全球出擊》、《絲綢之路考》及《卞俠客游記》等書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