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千年古村落60億元打造“休閒之窗”

千年古村落60億元打造“休閒之窗”

日期:2016/12/14 10:02:19      編輯:古建築保護
    杭州8月3日電(周靜 陳道亮)當今中國地方農村究竟采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近日記者在杭州余杭小古城村調研時,該村黨委書記俞華松表示:“經過一番思考摸索,我們選擇了一條生態經濟發展之路。”
    工業or生態?用長遠的目光,十年的時間做出了選擇
    小古城村位於杭州市余杭區,其境內有一小古城遺址,距離現在已有7000多年歷史,是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小古城村也因此成為名符其實的千年古村落。過去的小古城村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錢家灘,錢家灘,荒灘無錢吃糧借”。如何讓流轉千年的古村重新煥發青春是村兩委會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引發了一場村裡的大討論。
    “要眼前的收入還是長遠的發展?在這場大討論中,村民們大多意識到,發展工業可以很快見收入見效益;而要長遠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才是王道。”俞華松說,面對窮怕了、又急需錢財的村民和原有的良好的生態資源,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後者。
    結合實際,小古城村以拓展三產為主要經濟導向,提出了“生態靓村、園區富村、品牌名村、依法治村”的發展思路,通過村莊整治,生態環境的營造和保護,清潔綠化工程的建設、基礎設施的完善等使全村環境得到了根本的改變,全村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如今的小古城村,綠樹成蔭,溪流潺潺,一片片茶園、翠竹,一幢幢農家小別墅……勾勒出一幅美麗圖景。
    60億元項目成功落地 13000余畝土地實現流轉
    功夫不負有心人,鳥巢終於迎來了金鳳凰。2009年,杭州金巴登實業有限公司投資60億元的“休閒之窗”項目落戶小古城村。
    據介紹,該項目是集農業與旅游、休閒、體育、養生等產業有機結合的一個區域性綜合建設項目,總面積1.8萬畝左右,由生態農業公園、生態休閒體育公園、生態養生社區三大部分組成。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小古城村13000多畝土地都流轉給“金巴登”公司經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持有干股7%,村民每年既收租金,又拿工資。村民唐香菊家裡每年土地租金收入2萬余元,同時,她作為公司現場管理員,每天負責安排村民種地、計工、發放工資。“每做一工,女勞力50元,男勞力60元,村民們就額外增加了一筆收入。” 唐香菊說。
    短短幾年,小古城村經濟總收入實現了大跨越,從2003年的1.7696億元增長到2012年6.947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翻番,從03年的6379元增加到2012年的20359元,生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全村得到真正實惠。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