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江西:千年古村落裡違章建築林立

江西:千年古村落裡違章建築林立

日期:2016/12/14 10:02:19      編輯:古建築保護

  來關注那些正在消失的古村落。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我國很多鄉鎮迎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伴隨著這種變化,一些傳統的古村落卻在現代化進程中日益衰敗。

  位於江西省宜豐縣的天寶古村落,轄內的辛會村和辛聯村,歷史遺存建築早至明代,規劃後合稱為天寶古村。古村至今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宜豐規模最大,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村落。然而,最近,記者在那裡看到,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歷史文化名村正在淪為繁忙的建築工地。

  記者來到天寶古村路口,可以看到古村路路牌的右邊多名工人正在忙著打地基,左邊兩棟正在建設的房屋已有兩層高。

  記者問:你們這個村子裡不是說不允許新建房子嗎?

  施工者回答說,前幾年是不允許,今年又可以,我也搞不清楚

  記者問:什麼時候開始建的啊?

  施工者回答說,我沒有時間回答你 自己到鄉政府去問鄉政府

  沿著古村往裡走,裡面的場景更加讓記者感到驚訝,古建築群中夾雜著為數不少的現代化建築物。四幢同時在建的房子,將現場變成一個大型的建築工地,到處都是鋼筋水泥,當地村民介紹,這些建房的村民有的是利用古村裡的空地建設新房,有的是拆了上百年的古建築。

  記者問:原來的房子是什麼房子啊?

  古村村民回答說,就是那一種平房。

  古村村民告訴記者:原來外面都不能做房子的,你不是剛剛看到了,好多人開始做。

  記者問:為什麼現在可以做?

  古村村民回答說,現在其實也不能做。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村民都知道古村內不能隨意新建房屋,但對此都持默認態度。家住天寶古村後街的李桃興告訴記者,他們一大家有19口人,一直居住在這棟老房子裡面。但由於住宿擁擠,再加上老房子年久失修擔心安全,他們只好把200多年的老房子拆了

  村民李雪峰告訴記者,一個是不安全啊,你看這個危房是不是,這個也不安全了,你看那個房子,那個牆都要倒塌了是不是

  和李桃興一樣,家住旁邊的劉志堅去年九月份就把自己居住的有著兩百多年歷史的古宅拆除建了新房,現在房子已經完工進入裝修階段。

  村民劉志堅說,同樣我也把房子拆了建

  記者:你不覺得你們這些古建築都是寶嗎?都是文物啊。

  村民劉志堅回答說,是寶,但我們住不了,沒地方住啊,怎麼還叫寶呢?已經不是寶了。

  劉志堅說,他家的房子由於年久失修已經沒有辦法居住,而古建築維修成本非常高,所以他們寧願冒險建新房。

  記者:老房子維修大概要花到多少錢?

  村民劉志堅說:最低最低要花到65000塊錢,但是像現在我建成這個樣子我也就是9萬塊錢左右,我也就是多出3萬多塊錢而已,我最起碼改變了我居住條件。我不用一下雨就端個臉盆到這裡,這裡又開始(漏雨),那裡又開始(漏雨)。

  記者發現,距離古村後街的違章建築現場不足100米處,就是天寶鄉政府辦公場所。有村民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天寶古村的違章建築集中爆發,一部分人對古建築進行部分拆除,以方便建房。對此,一位負責鄉裡城建的干部也說出了自己的無奈

  記者問:你們這裡允許建嗎?

  宜豐天寶鄉干部告訴記者,不允許建,我們這裡的房子都是沒有審批的,他們也是生活所逼,我們知道以後也多次找到他們做工作,也發了停工通知書,這一些我們都做了。

  江西天寶古村:古建築受損嚴重 修繕資金是難題

  2008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定天寶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根據國家相關文物保護法規規定:凡在保護范圍內的古建築未經有關部門批准,不得拆毀或改建,保護區內也不得新建任何建築物。

  而早在2005年,宜豐縣當地就頒布了《天寶古村保護區保護管理試行辦法》,根據規定,村民只能住在這些古宅裡,不能拆,也不能私自對古宅進行翻修。由於建造年代較早,且大多為磚木結構,因此這些古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房屋損壞、屋頂滲漏、蟲蛀腐爛等情況。記者在走訪中發現,由於缺少必要的保護和修繕,很多老建築目前正面臨著倒塌的危險。

  村民熊平生家的房子是清代時期建築,大門右邊的牆壁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市級保護文物。記者看到,這是一座年久失修的古屋,木質的門窗殘缺不全,僅存的木條開始腐爛。院子的一個角落已經坍塌,從院子裡往門外看,支撐著房檐的兩根柱子已嚴重傾斜。現在他們一家已經搬到別處,房子就空在這裡。

  村民說,有什麼打算,沒有什麼打算,有人來買就賣掉了,沒人來買就這樣倒掉。

  在村裡另外一處房屋,同樣貼著“市級文物保護”的牌子,裡面原來住了5戶人家,現在僅住了2戶。大廳堂上面的屋頂已經支離破碎,住在這裡的村民劉懿說,一到下雨天,在屋內都要撐傘。

  村民劉懿說,這個房間裡今年上半年維修了一下,但是現在請那些維修的好多人都不願意搞這個老房子,很難請的,我們廚房那裡下雨都不能進去的。

  在采訪中,部分村民都反映,如果房子出現漏水或倒塌等問題,他們都是自己進行簡單的補漏維修,並沒有專業人士來對古建築進行維修。

  村民劉懿說,你認為這裡是古村,你要帶人家來參觀,來看,你就應該出點錢來維修是不是。

  村民劉建中說,我們自己請人修了一下,本來說古村一年有幾百萬塊錢維修的,鄉政府沒有拿錢來,我們就沒有辦法。

  據了解,目前天寶古村140余棟古屋中保護較好的僅有20棟不到,而且都已破舊不堪,存在很大的風險。天寶鄉鄉長李國祥告訴記者雖然天寶古村享有“中國民族優秀建築文化魅力名村”、“中國獨具特色名村”、“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等多個稱號,但並沒有相關的專項經費對古建築進行修繕。由於古村還處在保護階段,並沒有開發,所以目前也沒有任何旅游收入。古村大部分都是木制結構的建築,一年用於白蟻防治,消防設備添置就要近30萬。而現在如果要修繕一棟古建築多則要三、四十萬,少也要五、六萬。目前140多棟老房子已經修繕了40多棟,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有所取捨。

  宜豐縣天寶鄉鄉長李國祥表示:財力實在是,不僅僅是叫做不能做到杯水車薪,還不能用杯水來說,滴水。

  除了資金短缺,李國祥還告訴記者,現在如果要對古建築按照修舊如舊的要求來修繕還缺少專業技術人員,村裡能修古建築的木工也僅剩幾個老人。

  村民說,這20多年沒發展,沒有人帶徒弟,年青人不學,做木工比較苦。

  江西天寶古村遭遇保護難題

  標題2:江西:居民外遷 “空心村”能否重煥生機

  天寶古村被一些專家稱為江西第一古村。曾以“三街六市、內外八景、四周竹城牆、四季馬蹄香”名滿江南,有著江西古代的“小南京”之稱。古村裡地下排水排污系統,歷經百年如今還作業不息。自當地村民意識到天寶古村的獨特價值以來,對古村落的保護工作已走過了11個年頭。雖然當地縣鄉兩級也是成立了古村管理委員會,保護文物,完善古村硬件設施,並制定了保護開發規劃。但是剛才我們看到,古村落建築保護和居民需要的矛盾仍然很尖銳。

  一方面是古村要保護,要開發,一方面村民要改善生活環境。這次天寶古村集中爆發違章建房,到底是村民對古村開發失去了信心還是對古村開發期望太高?古村發展該走向何方?

  天寶鄉鄉長李國祥告訴記者,古村古建築保護與古村居民住房需求日益凸顯的尖銳矛盾早已爆發,早在去年他們就已經通過將部分村民外遷進新農村建設點或者建設農民公寓的辦法來緩解矛盾

  宜豐天寶鄉鄉長李國祥說:這裡是41戶,等下我們去看下那25戶,剛封頂的

  目前,天寶古村已有60多戶居民外遷,李國祥說他們現在也正在向上級政府爭取土地來解決現在急需建房村民的土地問題。不過有專家對於把村民搬遷出去的做法並不贊同,專家認為千年古村,最吸引人的就是凝聚地方特色和人文風俗的文化,古村村民都搬遷走了,留下一個空心村,對古建築保護和旅游開發沒有幫助。

  我覺得它要有那種相對的那種人的活動,還是要有人居住,你不能把它完全的清空,把人搬遷出去,房子很容易塌,

  參與江西歷史文化建築遺存保護與利用調研的黃細嘉認為,古村落保護與開發必須把當地村民的利益納入保護開發計劃中,讓他們通過保護與開發獲得合理收益。

  南昌大學旅游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黃細嘉表示,比如說原先是居住的,現在不太適應居住了,如果我改變作為一些公用設施,作為一些公益設施來進行使用的話,那房子的質量就保護下來了,第二,就是說把這些房子,需要保護下來的房子可以出租給社會上需要的人去使用,那麼,他去使用以後,他就要對它進行維護,對它進行維修,保持它的完整性等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