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述了遺產地的科學文化價值與旅游價值 ,以王家大院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為例 ,從建築布局、建築藝術的文化品
位方面分析了王家大院的建築特色 ,提出了大院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具體措施及變被動保護為積極保護的科學發展觀。
關鍵詞:遺產地 ,大院文化 ,保護與開發
1 遺產地科學文化價值與旅游價值
1. 1 歷史遺存的文化信息
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所孕育的古老文化同樣有許多精彩之處 ,中國東低西高的山地環境 ,黃河、長江由西往東滾滾流入海洋的特有地貌 ,造就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歷史環境古城的凝重 ,江南水鄉的靈秀 ,徽贛民居的厚樸 ,客家土樓的奇特 , 這些滲透在名城古鎮中的環境文化信息 ,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世界觀
1. 2 旅游業成為遺產地的支柱產業
中國目前已擁有世界遺產 30 余項 , 已列入預備清單的也有70 多項。這些遺產地無論是自然遺產或文化遺產 ,由於其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的吸引力 ,成為當地優秀的旅游資源 ,從而使當地旅游業得到了飛速發展。
. 3 歷史遺存的保護與利用
當今普遍認為名城遺存保護與利用是一對矛盾 ,一方面遺存 保護需要經費,不利用哪裡來經費;另一方面利用中稍不注意就會使遺存遭到破壞。我們認為保護與利用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保 用。如何使二者和諧發展 ,可以從 3 個方面入手:編制保護規劃、實效保護、有效利用。
2 山西大院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西省文物古跡眾多,尤以地面文物豐富著稱 ,人文景觀獨 具特色。自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 ,大院文化異軍突起 , 以喬家大 院、王家大院為代表的大院文化 ,呈現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 , 它們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更重要的 是其蘊含著廣闊的旅游價值 ,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的原動力。90 年代中後期 ,大院文化熱在山西遍地開花 ,其中大多數是後期經過大規模修繕和改造而建成的,總體看來良 莠不齊 ,急功近利的多,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下面以“王家大院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為例 ,探索一條積極保護與有效開發的方法。
3 王家大院的特色分析
.3 1 建築布局特點
王家大院建築布局講究以“禮”為准則 ,並有自然風水意念與晉中地方風格。堡內街道、小巷或夾道 ,橫為正東西 ,縱為正南北 ,院落一律為方正端莊的四合院式 ,每個四合院采取南北中軸 線 ,左右對稱 ,主次分明等一整套的漢族傳統建築布局章法。 王家大院的院落大多數為長方形 ,少數為正方形 ,其中東西廂房多半做為單坡式瓦屋頂。這種單坡屋頂也是晉、陝一帶傳統建築獨有的一大特色 ,同時由於王家大院歷史上有很多人在南方經商做官 ,院內部分建築布局具有南方傳統民居風格 ,這也是王 家大院與北方其他傳統民居不同特點之一。
3 . 2 建築藝術的文化品位
文化品位在民居建築中的高低 ,是主人的文化素質、文化修 養程度的直接反映。王家大院的古民居建築群 ,在同類古民居大 院中的文化品位是出類拔萃的。其用地選址和占地規模、總體局和院落與建築的等級形制及藝術水平 , 內外裝飾的內容、手法與風格以及整體環境形象與氣勢的塑造 ,均表現為中層士大夫官 僚之家的建築風貌與氣質———官氣、文氣多於商氣
4 王家大院保護規劃
4 . 1 整體性保護
堅持維護大院周邊自然生態環境 ,完整的風水格局、院落空間、四合院民居建築 ,環境景觀及歷史人文、鄉土文化、民風民俗 3 個層面進行整體性的絕對保護 ,嚴禁新建與傳統風貌不符的建 築、道路及公共設施。
4 . 2 突出景區人、自然、建築相融的整體空間環境特色 ,濃 特色性保護 土田野風光 ,具有文化品味的四合院建築藝術 ,具有社會學意義 的歷史遺存及鄉土文化等作為重點加以保護 ,強化大院個性特色 的感染力。
4 . 3 動態性保護
村落是農村社會發展和村民居住、生產生存的載體 ,它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因此 ,景點保護不僅要尊重歷史 ,保持原貌和 歷史氛圍,也需適當恢復已損的古建和環境空間。如:文廟、王家祠堂、懷永圖院、明清街等 ,再現歷史文化與歷史元素
4 . 4 村民參與性保護
村落是居民生產生活的載體 ,居民是社會的主人和歷史見證 人。景區內的歷史文化及文物保護應調動居民參與家園保護的 積極性 ,探索新的居民參與性的保護管理機制。
5 分級保護與保護措施
5. 1 分級保護
一級重點保護區:包括紅門堡、高家崖堡、孝義祠、王家大祠 堂、當鋪、估衣店、懷永圖院、文廟、魁星樓、文筆塔、元代戲台、部 分牌坊等。二級嚴格控制區:包括東堡子、西堡子、東南堡、明清 街、部分保存較好的傳統四合院, 以及與王家大院建築風水相融 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 如古樹、水井等 。三級風貌協調區: 以王家大院為中心 ,西至香溝 ,東至孫家溝 孫家巷 ,南至小河 ,北以紅門堡北牆向北 150 m~200 m 為界的范圍, 以及東南堡等為 風貌協調區。
5. 2 保護措施
1) “修舊如舊”的原則。居住環境與建築維修嚴格按規劃進 行維護與修復,並在文物管理所統一管理下 ,有計劃實施。嚴禁 修建與傳統風貌不協調的新建築 , 已修的應堅決拆除。2) 加強居 民歷史文化保護意識 ,從環境整治著手 ,治理髒、亂、差、破的環境 現狀 ,加強環境淨化 ,培育大院原環境綠化 ,再現“靈石小江南”的 優美風光。3) 建立保護管理機構 ,嚴格按規劃管理。4) 制定保護 法規 ,依法管理和開發。
6 王家大院景區旅游開發及服務設施配套建設
6. 1 旅游開發
為便於保護和管理 ,有利於旅游開發與建設 ,根據景區結構 體系和景點性質進行功能分區: 由傳統風貌區、服務管理區、休閒 游憩區、遺址尋根區、山野自然風光區 5 個部分組成。嚴格控制 景區環境容量 ,保證景區合理有序的游覽環境 ,制訂日接待游客 人數 ,避免破壞性開發。在旅游線路的組織上 ,應根據文物和景 點的不同,設計多條線路 ,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王家大院 文化性與三雕藝術研究主題游線 ,王氏家族發展史研究主題游 線 ,藝術創作主題游線 ,家姓祭祖活動等。
6. 2 旅游服務設施
旅游服務的完善是旅游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 ,也是旅游景區 最大利益化的催化劑。在服務設施的建設上 ,很多旅游景區只注 重商業利益而忽視文化和地方特色 ,在建築形式、建築色 築風格等方面造成破壞性影響。 在王家大院的服務設施建設中,通過恢復傳統明清商業街 , 再現古商業街的繁榮與活力 ,形成特色餐飲小吃和文化娛樂休閒 等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街區。這樣既恢復了歷史原貌 ,也為游 客展示了多樣性民族文化 ,取得了較好的經濟與環境效益。
7 結語
2003 年 12 月,王家大院已批准為國家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 這要求我們以更理性的態度對待王家大院的保護與開發 ,不能局 限於眼前的經濟利益 ,通過科學的發展觀和世界觀保護好、利用 好這朵有著無限光芒的璀璨的東方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