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金寨水下古鎮現輪廓 遺存規模大范圍廣令人驚歎
日期:2016/12/14 12:10:36   編輯:古建築保護(圖片來源金寨政府網)
10月1日,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成立的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隊正式進駐金寨,對淹沒在響洪甸水庫的劉銘傳故居劉新圩、商業古鎮麻埠鎮、流波鎮開展水下探測,為金寨的水下文物保護規劃提供素材和依據。
記者從該縣政府獲悉,根據考古計劃,考古隊員今年7月按照田野考古操作方法對劉新圩陸上殘存建築基礎進行清理。劉新圩陸上遺址牆基清晰,現場存有大量牆磚和瓦片。
目前水面探測階段已基本結束,水面探測主要利用高清側掃聲納系統和相關設備對水下遺址的基本輪廓進行物理掃測。通過系統的掃測,已基本摸清劉新圩和麻埠街水下遺存的位置和面積。
兩處遺存輪廓都清晰可見,特別是麻埠街遺存規模之大范圍之廣令考古隊員驚歎不已。後期考古隊員將根據前期的掃測情況擇點潛入水下進行探摸,以進一步了解這些古遺存的分布及保存狀況,摸清家底,為開展進一步的保護和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據。
三處遺址均位於響洪甸水庫淹沒區,尤其麻埠街和流波鎮,在明清和解放前都是繁華的古鎮,而劉新圩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皖西地區的最大莊園,三處遺址的考古工作,可以從實物層面為金寨縣近現代歷史提供寶貴的資料。
麻埠鎮為金寨古集鎮,以出產茶麻著名,鎮四周的月牙畈、張家畈、馮家畈及楊店、馬店一帶方圓數十公裡,遍地皆麻,路人穿行其間有步步皆麻之感,故古稱麻步或麻步川。周圍山場面廣,唐宋至明清,廣植茶樹,茶葉銷往京、津、魯、冀、晉和內蒙等地。明、清兩代,設茶卡,有巡檢司保護,麻埠附近齊山所產片茶入貢宮庭。流波鎮是金寨頗負盛名的三大古鎮之一,座落在燕子河、青龍河下游沖積小平原上。流波一帶特產豐富,曾是金寨經濟、文化中心之一。1957年修建響洪甸水庫後變為淹沒區,鎮名亦隨之取消,原址現位於張沖鄉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