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南通古鎮白蒲

南通古鎮白蒲

日期:2016/12/14 19:23:42      編輯:古建築保護


白蒲鎮明清民居 

    人稱“蘇中周莊”的白蒲,僅明清就走出進士12人、舉人56人。古街之美,美在歷史。  
  “蘇中周莊”
  
  走在古街的石板路上,史家巷、王家巷……一個個古樸典雅的巷名,仍能讓人感受到古街當年的繁盛風貌。眼前這些古老的建築仿佛散發著魔力,總能平靜人們心中的躁動。撫摸著那些磚塊,你能感受到的是一種沁人心脾的厚重與古樸。
  
  這裡的古街和別處是不一樣的,這倒不是說因為腳底下踩過的那一塊塊老石磚,也不是從巷頭就彌漫開的煙霧,不知怎麼似乎總是有種陌生的熟悉感,似乎很容易便會迷失其中,而那,正是古街的迷人之處。
  
  走在古巷裡,三步一景這樣的說法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可謂是移步換景。也許剛剛走過的一座其貌不揚的民居卻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看似有點破敗的大門內,居然是一室三門的獨特建築結構。在古街裡記者只能屏息欣賞,生怕錯過了歷史的只言片語,遺漏了古街魅力的沉澱。雖然巷子外就是繁華的街道,但是此刻緊緊圍繞你的是寧靜。
  
  在人稱“蘇中周莊”的千年白蒲古縣,悠久傳承讓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著傳奇,歷經歲月的洗禮,這片熱土上接受了現代與文明的沖刷,在將美麗與富饒帶給勤勞勇敢的人民之外,更是將一筆精神與文明財富留給了我們。
  
  “通如文風莫盛於蒲”
  
  走進古街,除了能讓你感受撲面而來的古老氣息,在這裡我們還能去尋找歷史留下的痕跡。
  
  輕輕敲打雕刻著精美石雕的木門,耳邊似乎還能聽到“僻巷高樓,書聲琅琅。”因為古街裡不少家族多有淵深的家學傳統,曾有記載“一門之中,父教其子,兄課其弟,均童年就讀,皓首窮經,春誦復弦,咿唔之聲不辍於朝暮。”“通如文風莫盛於蒲”可謂是對當時蒲塘人文荟萃,名流接踵,詩人學者盛極一時最好的形容。
  
  有史料記載,白蒲鎮上有沈、吳、顧、劉、鄭、李、姜七大家族宗祠。其中,顧家老宅建於明朝洪武二十一年,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仍保存完好。明清時期,僅顧家老宅就走出進士3人、舉人8人、貢生6人,至今白蒲顧家仍延續數百年來教書育人的家風。
  
  明清建築商鋪街道
  
  在古巷的黑瓦白牆還能看到明、清建築群黑白分明、條線流暢、古樸典雅、結構嚴謹的風格。在曾經熱鬧非凡的商鋪街道,整條大街擁有經銷雜貨、百貨、糧油、木竹行、花行、水煙、茶葉、中西藥店、衣店、瓷器、金銀店等眾多商家,還坐落著不少的酒坊、糖坊、粉坊、豆腐坊等手工作坊。“三香齋”茶干“只此一家”的金字招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白蒲黃酒、餡黃皮白的包蟹魚丸都曾是古街上的招牌店。
  
  細細撫摸著古巷的磚塊,一串特殊的符號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在國、共、美三人軍事談判小組(美國長老會)的磚塊上镌刻上一些英文字母,因為年代的久遠,字母辨認已經有了些許的難度。抬頭看著這一棟兩層建築,眼前的她似乎在訴說著那段激蕩的歲月。
  
  時值傍晚,巷子裡漸漸熱鬧了起來,外出上班的人紛紛歸來,巷子多了些閒話家常,孩子們奔跑的腳步觸動了石板的聲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