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一生所愛 擁之不能

一生所愛 擁之不能

日期:2016/12/14 18:59:50      編輯:古建築保護


梁思成、林徽因這對學者伉俪,在離開人世許多年後,他們的名字漸漸進入公眾的視線。人們傳說著他們不尋常的家世和學識,描述著她的美麗、才華、愛情,惋歎著半個世紀前他對一座古城的癡迷與眷戀。眾多傳奇,讓他們離人們更近,而有時,卻又像是更遠…… 上個世紀2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建築系和美術系。面對西方世界完備的建築史體系,他們萌生了從無到有創建中國建築史體系的夢想。之後,在兵荒馬亂的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們開始踏上漫漫的尋找分散在中國各地的古代建築的征程。尋找、拍攝、測量、繪制……。第一次對中國古建築做出系統研究,向世界撩開中國古建的神秘面紗 他們在文學、美術、教育等領域的才華,吸引著一大批各領域的傑出知識分子在他們的周圍……這些"中西合璧"的知識分子在各自研究領域耀眼地綻放光芒,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盡情地享受著他們短暫的生命歡歌……

隨即到來的戰爭結束了一切。戰爭結束了梁林的古建築考察,也徹底摧毀了他們的健康。但是在大西南的流亡歲月中,以他們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知識分子以驚人的毅力,用幾乎是燃燒自己生命的方式,堅持學術研究。費正清在他的對華回憶錄中寫到,“我為我的朋友們繼續從事研究工作表現出來的堅忍不拔的精神而深受感動。依我設想,如果美國人處在此種境遇,也許早就拋棄書本,另謀生存門道。但是這個曾經接受過高度訓練的中國知識界,一面接受了原始淳樸的農民生活,一面繼續致力於他們的學術研究事業。”   

由於他們在戰爭期間堅持不懈的卓越研究成果,抗戰結束後,梁思成應邀前往美國耶魯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同時擔任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顧問。在獲取世界建築學研究最新動向的同時,向世界發出中國建築學研究的聲音。

戰後百廢待興,梁思成遠見卓識地倡議並創辦了清華大學建築系。在創立至今的六十年裡,清華建築學院成為中國建築學家的搖籃。而梁先生在這裡度過了生命的最後近三十年時間。

梁林一生對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對中國建築教育事業的創立和發展,對中國城市規劃事業和歷史文物的保護均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