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一生奮斗為古城

一生奮斗為古城

日期:2016/12/13 22:38: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阮儀三:一生奮斗為古城(足音)(圖)
阮儀三(速寫) 羅雪村作

 

    給阮儀三教授打電話,他總在途中。一個76歲的老人,不到1米65的個頭,常常帶著病痛,卻有使不完的勁兒——從上世紀60年代到今天,整整50年,一頭扎進了中國古城古鎮的保衛戰。

  1961年畢業,阮儀三留在同濟大學,並在最初的4年裡協助董鑒泓教授完成“中國城市建設史”課題。他跟隨董教授走遍中國100多個城市,中國古建築之美深深震撼了他。然而,到了80年代初,他被國內大規模的拆城驚呆了!這份痛心如同1958年看到蘇州拆掉兩千年古城牆一樣。那時,還是學生的他跟隨老師前去勸阻,得到的回應是“那是拆封建主義圍牆,北京不是拆了嗎!”“那是春秋時代的寶貝啊!不可復生。”阮儀三回憶起這段歷史,至今心痛。

  保護平遙

  推土機開始了轟鳴,阮儀三則開始為保護各地古鎮古跡不停奔走。1980年阮儀三來到山西,著名而珍貴的大型票號古城“介休”、“忻縣”等全被毀了,只剩平遙。而那時平遙也在拆:古城被拉開了幾百米的口子,180幢明清建築要被拆掉。阮儀三直奔當地政府部門,可是沒人理他。他於是找到省建委主任,並當場承諾:“只要停工一個月,我們就可以免費制定建設規劃,幫助實施”。隨即他帶領12個學生在平遙搞測量做規劃,又將當地文物保護和技術人員請到同濟大學免費培訓。同時他還請國家城市規劃和文物保護部門的權威人士和省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到平遙考察,從而爭取到了保護經費。時任建設部總顧問的鄭孝燮和文化部文物處處長的羅哲文十分激動,在阮儀三的規劃書上寫下“這是刀下留城救平遙”的批文——規劃書被山西省建委批准了。平遙古城就這樣被保了下來,之後和麗江古城同時入選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開創了中國規劃保古城建新城的先河。

  保護周莊

  阮儀三第二個精彩之作是保護周莊等6個江南水鄉。80年代的江南,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村工業化浪潮,地方政府拆橋毀房,填河建廠……江南水鄉一片狼藉。阮儀三心急如焚地來到水鄉宣傳保護理念,阻止拆毀,卻被當地官員當作瘟神趕走。那個年代,根本沒人相信破破爛爛的古鎮可以靠旅游賺錢。無奈之下,阮儀三另辟蹊徑。一個畫畫的同事告訴阮儀三,蘇州的周莊是靠搖船進去的,很窮,很美,沒有工業項目。阮儀三覺得有門,帶了30名學生直奔周莊,把老街區全畫了下來,一一規劃,不但免費,還將學校5000元科研經費直接匯入周莊,作為保護經費。那時,5000元可是很大的一筆經費!

  1986年周莊等6個古鎮終於實施了阮儀三的規劃,1995年起,古鎮旅游業漸漸興盛,2000年以後古鎮旅游帶動了經濟,一個鎮一年收入好幾億元。以周莊為首的6個古鎮成了旅游大戶,走紅全國,確立了“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自然人文環境,發展旅游振興農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全新理念。

  古運河調查、三國古城保護、上海外灘保護、蘇州河保護……阮儀三不僅向社會發出呼吁,還拿出調查報告、規劃措施,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

  “中國的建築文化和建築元素,是中國城市發展的根基和營養,不能搞成歐陸風情。比如上海應盡可能多地保護石庫門建築。只有這樣,才能保留中國未來城市的歷史命脈和肌理,才能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美麗城市,成為與保留了15至18世紀風情的比利時、盧森堡有同樣魅力的世界文化中心。”阮儀三說。

  這份使命感和多年來的保護成果,讓阮儀三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一個有使命感的專家,用一生奮斗引領著自己研究的領域,並代表著一個時代。阮儀三就是其中之一。上海12月23日電 記者王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