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新疆溫宿天山大峽谷完成申遺保護 重新開門迎客

新疆溫宿天山大峽谷完成申遺保護 重新開門迎客

日期:2016/12/14 18:56:13      編輯:古建築保護

河道上的河水蒸發干後,留下滿河床的鹽鹼,形成一條不流動的“白鹽河流”。(許雲峰 攝)

細沙鋪地的河道最寬達20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頭頂一線天。圖為數名游客踩在河道上游覽。 (許雲峰 攝 )

      拆除有礙觀瞻的人工建築、恢復自然景觀。近日,在完成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考察後,新疆溫宿天山大峽谷重新開門迎游客參觀。
    細沙鋪地的河道最寬達200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頭頂一線天,兩側是高度超過50米的陡直峭壁。峭壁多呈磚紅色,也有如夾心餅般夾著深淺不一的白、黃、青色巖土層。經長年風吹日曬雨蝕,峭壁上的巖土呈現各般形狀,如鼻子,如觀音講佛,如頭戴博士帽,又如男性生殖器官……
    人行走其間,起風時只聽嗚咽聲如鬼哭狼嚎,心生恐懼;無風時四周死寂,如峭壁上有千百伏兵,等待敵人入甕,用利箭亂石打一場殲滅戰。而到海拔接近2000米的山巅向北望去,便能俯瞰千溝萬壑的“萬山之城”,亦能遠眺覆蓋著皚皚冰川的天山山脈,風景不愧“壯觀”二字。
    這裡便是溫宿天山大峽谷,詭秘神奇之地,被譽為“中國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質奇景、中國最大的巖鹽喀斯特地質勝景”,堪稱新疆“活的地質演變史博物館”。因其獨特、珍貴的景觀,溫宿天山大峽谷與天山第一高峰托木爾峰山區一起,被列入新疆天山申報世界自然遺產之列。 
    而為了此次申遺成功,溫宿天山大峽谷完成大量保護工作,景區內有礙觀瞻、與自然景觀不協調的一切人工建築,包括木制棧道在內,一律拆除。為迎接考察團,景區還一度閉門謝客十余天,終在7月底順利完成世界自然遺產聯盟考察團的考察工作。近日,游客也得以重新進入大峽谷游玩。
    據溫宿縣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隨著申遺工作完成,溫宿大峽谷的旅游接待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景區將由目前的3A級提升至4A級。10月份還將舉辦大峽谷攝影節,吸引更多游客到此游玩。
    溫宿大峽谷位於溫宿縣境內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前山區博孜敦柯爾克孜民族鄉境內,大峽谷距溫宿縣城東北約80公裡,距國道314線30公裡左右,總面積200平方公裡。這裡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經之地,當地稱之為“庫都魯克大峽谷”,維吾爾語意為“驚險,神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