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陝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

“陝西: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橋頭堡”

日期:2016/12/15 8:18:31      編輯:古建築保護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邊牽著亞太經濟圈,西邊系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

    大構想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訪問中亞四國9月7日上午,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演講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構想,立即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廣泛響應。

    大機遇

    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構想將釋放我國和中亞地區乃至南亞、西亞之間深度合作的巨大發展潛能,這將會更大的擴展中國面向歐亞大陸的戰略空間,成為打造西部大開發升級版的良好契機。
    陝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2000年前,張骞從長安出發,用腳步連通了中國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1000年前,大唐開放包容的恢弘氣度在絲綢之路上延伸,使長安成為當時世界文明的國際化大都市。從西漢到唐代,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東起長安、西達羅馬的絲綢之路成為連接古代東西方的紐帶,被譽為全球最重要的商貿大動脈,締結出繁榮的發展圖景。所以陝西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著極為深厚的歷史淵源。陝西也理所當然地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和橋頭堡。
    漢唐長安因絲綢之路而偉大,絲綢之路因漢唐長安而不朽。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宏偉目標,為西安這座千年古都實現復興開啟了新的發展機遇。西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在全國區域經濟布局上,西安作為連接絲綢之路國家的隴海蘭新鐵路沿線最大的西部中心城市,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推進,西安將承擔更加艱巨的任務,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歷史機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西安未來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西安完善城市精神的歷史契機。

    大優勢

    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戰略構想將釋放我國和中亞地區乃至南亞、西亞之間深度合作的巨大發展潛能,這將會更大的擴展中國面向歐亞大陸的戰略空間,成為打造西部大開發升級版的良好契機。
    絲綢之路經濟帶當前的境外建設重點是在中亞地區,而陝西的產業結構與中亞地區也有一定的互補性。陝西是我國重要戰略型資源的接續地,而中亞地區的能源也可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可靠的資源支持。目前陝西已經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機械電子、航空、科技教育、文化等一系列優勢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可以和中亞地區在眾多領域展開深入的合作。

    大藍圖

    2014年5月21日,陝西省省長婁勤儉在省政府常務會議室舉行記者見面會,婁勤儉指出,陝西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基本定位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建設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根據陝西位於全國幾何中心的特點,著力打造通江達海的立體化交通樞紐。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和四個海關特殊監管區,積極探索內陸地區開展自由貿易的新模式。在擴大開放中打造新的支柱產業,實現結構優化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圍繞創新城市形態建設城鎮群,努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承載能力。以國際文化教育交流為重點,促進經濟帶沿線國家民心相連互通—放、包容、合作是絲綢之路的核心精神元素。順應多層次溝通交流的需要,加快構築務實互利的合作平台。

    緊隨時代步伐,把握歷史機遇,充分突顯優勢,繪制壯闊藍圖,陝西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已然秣馬厲兵,必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最堅固的橋頭堡。

陝西省文物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