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新疆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新疆托乎拉克埃肯石窟

日期:2016/12/15 15:21:13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托乎拉克埃肯石窟位於新疆自治區新和縣城西偏北約70公裡的山坡上。從新和縣城出發,沿著西去阿克蘇的公路,行至大尤都斯稍西的地方便無車行之道,須徒步行進。向北在戈壁灘中跋涉約有兩三公裡,就到達雀爾塔格山南麓,山腳下有一道山谷豁然在目,谷中飄動著胡楊樹的枝葉。山谷兩旁的崖壁上開鑿的便是托乎拉克埃肯石窟群。而在雀爾塔格山北麓則是克孜爾石窟。

新疆伯孜克裡克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新疆自治區吐魯番以東略偏北的火焰山(克孜爾山)峽谷木頭溝中,距市區約48公裡。千佛洞開鑿於南北朝末期至元朝,現已編號石窟77個,其中尚存殘余壁畫有40余幅,壁畫總面積約1200余平方米,是吐魯番地區現存洞窟最多,建築形式多樣,壁畫內容最豐富的一個石窟群。該石窟群中最早的洞窟,約為鞠氏高昌時期所建,後又歷經唐代至元代,直到13世紀,這裡一直為吐魯番地區佛教聖地,最繁盛時是西州回鹘時期,當時此處為回鹘國王的王家寺院,現存洞窟多為當時擴建或改建的。今天可以從這裡殘存的佛教壁畫中,看到古代回鹘國王、王後以及各階層人們的不同形態和古代維吾爾族人的部分生活情景,古回鹘文、漢文、波羅密文等題記,為研究新疆各民族,尤其是維吾爾族的文字和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

新疆克孜爾千佛洞

   克孜爾千佛洞位於新疆自治區庫車與拜城之間的木扎特河谷北岸,現有洞窯236個,分布在明屋達格山的山麓和峭壁斷崖上。克孜爾千佛洞約始建於公元3-4世紀,盛期為公元6-7世紀,相繼營造時間長達五六百年之久,現已編號的洞窟有236個,是我國最早開掘的一處千佛洞。在窯形尚完整的洞窯中,塑像雖已無存,卻保存了總面積不下1萬平方米的壁畫。題材主要是佛傳、因緣和本生故事。畫面構圖新穎,人物形象多用鐵線勾勒與色彩暈染相結合的表現手法,具有明顯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克孜爾千佛洞是龜茲石窟藝術的發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築藝術、雕塑藝術和壁畫藝術,在中亞和中東佛教藝術中占極其重要的地位。

新疆土峪溝千佛洞

   土峪溝千佛洞位於新疆自治區火焰山勝金口東10公裡的吐峪中,在溝的東岸半山坡上及西岸的白垩紀紅砂礫巖層中,均有洞窟分布,現存洞窟94個,但90%以上都已坍毀,僅有8個洞窟殘存部分壁畫。吐峪溝的千佛洞石窟、佛像最早出現在西晉、十六國時期。在南北朝, 吐峪溝石窟是高昌王國最高統治集團全力經營的佛教重地之一,是佛教傳入中國最重要的驿站,在新疆宗教文化藝術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新疆現存的是多出佛教石窟遺址中,吐峪溝千佛洞石窟的規模居第三位,因建造早於敦煌莫高窟、保存的早期壁畫遺址較多而引人矚目。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