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邯鄲邱城文廟遺址現石龜馱碑

邯鄲邱城文廟遺址現石龜馱碑

日期:2016/12/14 12:11:41      編輯:古建築保護

石龜馱碑

    邱城是邱縣一座古城,邱城文廟遺址(元代)就位於現在的邱城小學。近日,在邱城小學院內發現明代石龜馱碑,造型雄偉、古樸,雕刻精細,距今近500年。日前已被確定為明代文物,並用不銹鋼欄桿圍住重點保護。

    石龜馱碑前有兩塊展示牌,一塊上寫有邱縣第五批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敬一箴碑(明嘉靖五年);另一塊展示牌上記載,“敬一箴”是明代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明世宗為教化天下,宣揚儒學而作,並頒行各地,立石孔廟的。此“敬一箴”碑,高208厘米,寬122.5厘米,厚25厘米,在全國屬於尺寸較大的石碑。

    據史料記載,石龜又稱赑屃。經目測,該石龜全長約1.5米,寬1米,高0.5米。相傳赑屃為龍的九子之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祥獸,善馱重物,外形似龜。該碑座為赑屃形狀,赑屃前足緊收,伸脖抬頭,其背上刻有精美的花紋,眼睛和頸部雕刻都很生動。赑屃周邊雕刻有盤龍紋飾,線條流暢,栩栩如生。這尊赑屃眼睛、耳朵以及頭頂、背部的卷雲紋清晰可見,十分逼真傳神。赑屃背部留有安放石碑的凹槽。赑屃馱“敬一箴”碑出現在邱城文廟遺址,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

    據校方老師及知情者回憶,石龜和“敬一箴”碑在文廟遺址的不同地點發現,“敬一箴”碑先被發現。後於去年11月初,學校在整修院子時意外發現地下約1米深處的石龜,用吊車將其取出。經有關人員鑒定為明代文物,後將文物復原組合為石龜馱碑,立在學校中央位置加以紀念保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