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文登市宣傳部了解到,近日中國社科院、山東大學、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權威專家學者匯聚文登界石旸谷山,參與旸谷山考古發現論證會。專家一致認為,旸裡店墓地屬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早期遺存,在山東地區的史前考古發現尚屬首次。
為探討旸谷山重要考古發現以及《尚書·堯典》、《文登縣志》等古籍關於“羲仲賓日”的記載,11月23日,文登市召開了文登旸谷山考古發現論證會。中國社科院等權威專家學者參加了論證會。專家先後對旸裡店墓地出土器物標本、旸谷山自然地理條件、考古發掘現場、已探明的石崮山、旸裡北山等分布有石棺墓的其他區域進行了現場考察和調研,專家們一致認為,旸裡店墓地屬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龍山文化早期遺存,距今約5000—4400年,其在山東地區史前考古發現尚屬首次,意義非常重要。
經相關部門工作人員介紹,在2012年時,文物部門曾對旸裡店墓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並清理了石棺墓15座,出土罐、壺等陶器及石鑿等新石器時代文物達到40余件。專家建議文物部門要多注意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等特殊節氣觀察旸谷山日出情況,尤其是仲春(農歷二月)時節,同時,對已有的考古發現要進一步加強研究,以此來驗證“羲仲賓日”的記載。據《尚書》記載,早在4000多年前,堯帝就派遣羲仲來到東夷一帶的旸谷調查和總結四時二十四節氣的發生規律,並擬定最早的歷法,設禮儀祭祀太陽。後人稱之為“羲仲賓日”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