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松老人塔
北京萬松老人塔
舊北京俗傳,東城無塔,而西城有五塔,即妙應寺白塔、北海瓊華島白塔、磚塔胡同的萬松老人塔及原西單電報大樓位置的慶壽寺雙塔。由於慶壽寺雙塔20世紀50年代擴展長安街的過程中被拆,今西城尚有三塔。隨著這次萬松老人塔由“市保”升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城三塔均成為“國保”。
萬松老人塔不僅是元大都重要的建築遺存,更有珍貴的地標價值。
西四磚塔胡同因其得名
塔主人為耶律楚材的老師
磚塔胡同位於西四南大街西。這一名稱,來自於矗立在胡同東口的一座青磚古塔。它是金元之際的高僧萬松老人的葬骨塔。
萬松老人塔的精確塔齡已不可考,但根據史料推斷,應在六百年以上,所以磚塔胡同的年齡亦應與此相仿。明人張爵所著《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成書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清人吳長元所著《宸垣識略》(成書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均把磚塔胡同作為京城古跡加以收錄。由此,亦可以推斷磚塔胡同歷史之久遠。
萬松老人(1166年-1246年)即萬松行秀禅師,自稱萬松野老,為金、蒙古帝國時期佛教曹洞宗的高僧,河內(今河南洛陽南部)人,俗姓蔡,於荊州出家。他深得佛法,又精通儒學,故深受金章宗器重。金明昌四年(1193年)曾被金章宗召請入宮,並賜居燕京(今北京)西郊妙峰山的棲隱寺。
元初,名臣耶律楚材曾拜在他門下學佛三年。萬松行秀常教導耶律楚材:“以儒治國,以佛治心。”這對耶律楚材建議忽必烈少事殺戮起了一定的作用。萬松行秀禅師81歲圓寂,著有《從容錄》、《請益後錄》、《萬壽語錄》等。他被世人尊稱為萬松老人。行秀圓寂前留下一偈:“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且莫錯舉。”圓寂後,弟子們為他修建了這座磚塔。
該塔為磚砌實心八角七層密檐塔,高僅5米,小巧玲珑,樸素無華,實為行秀禅師一生之寫照。

萬松老人的學生耶律楚材
倚塔造屋塔前開酒食店
明、清年間均大加翻修
不過此後塔漸漸無人問津。不知何年,有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而出。再後來,居住於此的人開起了酒食店。“豕肩掛塔檐,酒甕環塔砌,刀砧鈍,就塔磚砺,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罵,二百年不見香燈。”好端端的塔檐上掛起了豬肉,塔磚也成了磨刀石,古塔也成為醉酒者撒瘋的地方!
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一位叫樂庵的游僧,從南方游歷至京城,當他看到這處於酒食店中的萬松老人塔時,震驚而心痛,便募捐將此塔買下,大加翻修後,長居此中守護磚塔。樂庵死後,磚塔依舊草榮其頂,破舊不堪。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奉敕按照原來的規模重修,並改為九級。改後的塔通高約16米,塔南側嵌有一方紀事石刻,上書“清乾隆十八年歲次癸酉谷旦康親王王永恩奉敕重修”。
為護古塔成立萬松精捨
日寇入侵塔前設牙科診所
民國十六年(1927年) 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宣布“奠都南京”。時局混亂,有人開始打起北京城文物古跡的主意。就在國民政府遷都南京的同一年,京兆尹李桓為謀私利,變賣官產,其中就包括萬松老人塔。
為保護萬松老人塔,時任交通總長的葉恭綽組織成立了萬松精捨,成員包括鄧守瑕、齊之彪、關赓麟、朱道炎、趙潤秋等人。經多次交涉,李桓拗不過葉先生,同意把萬松老人塔交給萬松精捨管理,並提出所需維修及日常支出的費用也由萬松精捨負責。6、7月,京兆全區旗產官產清理處將《留置證書》發給萬松精捨,同時,財政部也下發了京字第124663號的執照。
那時,萬松老人塔似乎又回到了樂庵和尚募資修繕前的景象——這次掛的是羊肉,塔院由橋洪羊肉店占用。萬松精捨不僅出資讓橋洪羊肉店搬出,而且修建了圍牆,並在塔東新建了一座小門樓,門樓的石額書“元萬松老人塔”,題首為“民國十六年重修”,落款為“番禺葉恭綽敬題”。葉恭綽鎖上大門,把鑰匙交給附近的廣濟寺,托其代為看管。如今,門樓仍存,石額上的字也清晰可辨。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社會動蕩不堪,又經過日寇的入侵、塗炭。1940 年,塔院被牙醫張海良私自占用,成了一家私人牙科門診所。
為保護古跡,1950年11月28日,仍然健在的葉恭綽召集萬松精捨在世同仁再次發力,致函文化部文物局,請求將“該塔院地段及建築、樹木”等“接收管理”。文物局隨即通知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員會按葉恭綽等人函件接管了萬松老人塔。
於是,這一歷經七百余年風雨的磚塔,開始了由政府管理的時代。萬松老人塔至今完好無損,葉先生等人實在是功不可沒。

元萬松老人塔石額
文物部門維修發現塔中套塔
五年前塔院被清空古塔露真容
1980年,該塔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可惜的是,維修後並沒有對外開放,而用新建的房子開了商店,賣家用電器。過了幾年,家電商店改為婦女用品商店。1995年10月20日,萬松老人塔成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而塔院依舊。臨街的房子總是很搶手,更何況是西四這樣寸土寸金的地界兒,房子用途再次改變,成了藥店和飯館。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文物部門在維修時,發現外層塔裡竟然還有一座磚塔。這座被包在裡面的塔,就是元代時建的塔,而包在外面的塔身,則是清乾隆十八年重修時建的。元塔是用元代特有的薄磚疊砌而成。
萬松老人塔的塔院長期被一家圖片社使用,周圍凌亂的建築遮擋很難看到塔的全貌。2007年,圖片社被清退,游客始可一睹真容。萬松老人塔歷經數百年的風雨侵蝕、地震戰火,至今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外,歷代不斷維修也是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