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先生很擔心,只是“區級文物”的兆年家塾能否躲過拆遷。信息時報實習生 康健記者 周平浪 攝
位於金沙街沙貝村榮基裡的晚清園林家塾——“兆年家塾”,已經被評上白雲區文物保護單位,但其主人彭治華近日卻憂心忡忡,害怕兆年家塾躲不過開發商的推土機,希望能夠申請市級文保單位。而廣東省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湯國華表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理論上可以原地保護,“兆年家塾”完全符合市級文保單位申請條件,但極少私人申請。因為審批之後,對擁有者的維修和利用,有更大的限制。
300萬維修家塾還古貌
昨日,記者來到“兆年家塾”。“這個家塾是中西古建築藝術融合的傑作,大門、中堂、門窗、石柱都是中西式結構,主人生前可能請了歐洲的設計師和中國的設計師共同設計建設,用料也很上乘,可見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湯國華表示。
根據兆年家塾中碑刻的記載,該家塾建於清光緒廿六年六月,是李瑞石(曾做過平遠縣知縣)為紀念先人李兆年而建。由花廳、庭院兩部分組成,占地面積約為548平方米。“我是2006年買下這棟房子的,當時已荒廢不堪了,只花了70多萬。但這五六年來,以舊修舊,又花費了300多萬。同規格的嶺南風格室內屏風,我就找了100多塊。雇了兩個木工,每個月3.5萬,重修了兩年,才還原成這個樣子。”新主人彭治華說。
2011年5月,兆年家塾被評為白雲區登記文物保護單位。“最近我聽說,房地產的開發規劃到了金沙洲,而兆年家塾的附近也有了小規模的拆遷,因此,非常擔心這裡也會被拆掉。不知道區文保單位能不能夠擋得住開發商的推土機?”彭治華憂心忡忡地說。
“區級文物”可受保護
“理論上來說,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可以申請在開發規劃中受到保護的。但大家也知道,北京的梁林故居是北京市的文保單位,最後都被拆掉了。這樣的現狀不得不讓人擔憂呀!”湯國華說道。“對啊,我就是看了梁林故居的拆遷被嚇到了。我想問一下專家,兆年家塾能不能申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主人彭治華則接著說道。
對此,湯國華表示,“兆年家塾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已經超過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請條件。”但湯國華還表示,“其實很少會有私人來主動申請文物保護單位,因為申請了之後,無論是維修還是使用上,都會有不少限制,且政府部門一般不會撥款維護。像兆年家塾這種自動上門申請的,確實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