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日前在西藏阿裡象泉河上游地區聯合開展的考古發掘工作中,發現了距今1800多年的“王侯文鳥獸紋錦”。這一發現證明了該地區在漢晉時期處於絲綢之路的波及區域,當時青藏高原西部地區就已通過古絲綢之路與內地開展文化、商貿交流。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副所長李林輝說,2012年至2014年,考古專家在西藏阿裡象泉河上游噶爾縣故如甲木墓地發現黃金面具、大量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其中,木棺中出土的絲織品是西藏考古發現最早的絲綢實物,經初步檢視,絲綢分織錦和平紋織物兩類,其中被專家命名為"王侯文鳥獸紋錦"的絲綢,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李林輝介紹,“王侯文鳥獸紋錦”帶有“王侯”字樣及其反字以及鳥獸紋,以往在新疆營盤墓地和吐魯番阿斯塔納墓地也有發現,時代為漢晉時期,這為故如甲木墓地的年代提供了考古學佐證。
據了解,目前這些絲織品樣本已被送往內地專業的考古實驗室進行進一步認定分析,墓主人殘損的骸骨也將在取樣後進行性別、年齡判定。
史料記載,象雄王國至少在距今3800年前形成,在公元7世紀前達到鼎盛。李林輝說,墓葬的年代在距今1800年左右,這一時段正是象雄國的強盛時期,因此墓葬主人很可能是象雄王國貴族。
李林輝說,“王侯文鳥獸紋錦”目前在西藏僅發現一件,可見墓主人在當時身份顯赫,至於其代表的內涵及性質,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