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捕廳歷史街區內沉香袅袅,“香薰館”的品香活動引來眾多市民參與。記者從城建集團獲悉,南捕廳歷史街區將打造“中國・江南72坊”,由72棟受保護的老建築組成,整體框架將在青奧會前完成。弘揚香文化的“香薰館”正是72坊之一。
近日,南捕廳保護規劃出爐 ,不論是文保單位還是歷史建築、歷史街巷、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要進行保護,老街巷也不得拓寬,不能改名。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不僅要讓老建築留下來,更要“活”起來,將利用老建築打造“中國・江南72坊”,展示並傳承江南水鄉的歷史文化。
該負責人表示,“72坊”包括目前已經改造好的4處老建築,另外根據規劃,還有68處將予以保留並修繕的老建築,這72處原汁原味的江南民居將成為“72坊”的主要載體。而“72坊”目前已經建成“5坊”,分別展示雲錦、香薰、玉石、電影、昆曲。
記者在香薰館內看到,像中藥鋪子一樣的櫃子裡,一格格放著乳香、白芨等各種香材,制香台上擺著銅秤、香勺、香鏟、調香罐、研磨機、制香墊、藥篩、藥桿等用具。配置時,根據香方,用銅秤量取適量香粉,如同配藥一般,每一種香材都有嚴格的比例,過則藥效峻猛,不及則功效難全。據悉,目前香道表演非常受歡迎,需要預約,館長吳江表示,正在考慮進行“香道”培訓,讓更多市民了解中國的香道文化。
接下來的“坊”裡還將展示哪些特色?城建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能代表老城南的、江南的文化都將引進、展示,如揚州的古琴、蘇州的評彈、南京的小吃等”。他表示,將結合建築、院落、街巷的保護,將文化傳承下去,並成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據透露,青奧會前,“72坊”將現雛形。
新聞鏈接
“江南72坊”的由來
明朝定都南京後,朱元璋從全國各地遷來工匠10萬余人,以“前店後坊”的形式構建了當時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著名手工業集聚區――“明代18坊”,逐漸開始將這裡發展成為南京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繁榮的地區。如今,為傳承“明代18坊”,復興明清以來該區域的江南文化精髓,充實“明代18坊”的內涵,我市以南捕廳地區保留建築作為載體,結合地塊內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中國・江南72坊”的概念進行整體布局,集中展現南京老城南最有文化底蘊的街巷以及獨特的江南民俗民居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