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水下石像宛如東方維納斯

水下石像宛如東方維納斯

日期:2016/12/14 12:22:06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中國考古01號”迎風駛向南海,標志著2015年西沙群島水下考古正式開啟。“為此行水下考古,我們已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准備。”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有關負責人、2015年西沙群島水下考古隊隊長趙嘉斌告訴記者。

    此行會有什麼樣的發現?趙嘉斌在與本報記者連線時表示,解析探查島礁的重要線索,此次考古,猶如東方“維納斯”一樣的水下珍貴石構件或可首度走進人們視線。

    據介紹,目前西沙群島海域共計發現有100余處水下文化遺產,大多位於礁盤上,時間從五代直至清代晚期、近代,大多為散落的陶瓷器殘片堆積,以及碇石、石構件、鐵炮、銅錢、玻璃器,遺物類別豐富,但保存狀況大多不佳,基本遭到過盜撈。在這些水下文化遺產中,以石構件為主的遺址有3處,即珊瑚島一號沉船、金銀島一號沉船和浪花礁二號沉船,其中以珊瑚島一號和金銀島一號沉船遺址保存數量較多,僅珊瑚島沉船已探明的就有近300件之多。

    在趙嘉斌看來,所有這些遺址當中,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是目前西沙群島海域保存非常好的遺址,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與實物見證。

    珊瑚島一號沉船位於珊瑚島礁盤的東北角,分布范圍廣,以石質建築構件為主要堆積,還有青花瓷器和白釉瓷器。石質建築構件分布在多條海溝中,其中一條散落較多,南北沿溝分布約60余米,東西約50余米,有石像、石柱、石板、石條等,瓷片堆積則主要分布在礁盤內側,石構件間也有零星散落,有福建德化窯或安溪窯燒造的青花印花碗、盤,白釉盤、碟等,據此初步判斷這批水下文化遺產的年代為清代中晚期。

    目前,考古隊已基本摸清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的分布范圍、堆積狀況和保存現狀。考古隊員在現場發現,由於石質構件體量較大而且受自然環境、人為因素影響較小,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堆積狀態,一些石構件受死珊瑚覆蓋或部分覆蓋,有的開始再次生長新的珊瑚,水下環境狀況良好,尤其是幾尊石像,雕工精致,線條優美,姿態各異,靜臥水下,安詳自然,宛若水下的東方“維納斯”,是一處十分難得而又較為易於保護和利用的水下遺址。

    趙嘉斌說,有鑒於此,對於珊瑚島一號沉船遺址,他們建議進行局部區域的科學考古發掘,弄清堆積情況後采取有效的原址保護方法,並進一步合理利用,這也是目前國際上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理念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