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海南島首次發現龜鱉類化石

海南島首次發現龜鱉類化石

日期:2016/12/14 12:21:02      編輯:古建築保護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李錄、佟海燕,廣西自然博物館莫進尤和海南昌江博物館黃兆雪最近描述了一件產自海南昌江黎族自治縣信沖洞洞穴沉積中的龜鱉類化石——中華花龜,這是關於海南龜鱉類化石的首次報道,論文應邀發表在泰國馬哈沙拉堪大學學報Research&Knowledge創刊號上。中華花龜的發現不僅填補了海南島龜鱉化石分布的空白,也為中國現生龜鱉類分布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重要信息。

    信沖洞位於昌江黎族自治縣縣城南20公裡處,昌江支流南陽溪右岸,洞口距水面20米。1995年,信沖洞脊椎動物化石首次被當地村民發現,2006年經海南文體廳、海南文物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和昌江縣博物館聯合發掘,共發現包括巨猿、劍齒象、中國犀、鬣狗、碩豪豬等在內的近20種哺乳動物化石和若干其他類群化石。據電子自旋共振法測定,信沖洞洞穴沉積物形成年代距今約40萬年,屬中更新世。但這件龜鱉類化石一直未被報道,直到論文第二作者莫進尤在參觀昌江博物館時重新發現。

    該化石保存了較完整的甲殼後半部,屬於地龜科擬水龜屬,具有以下鑒定特征:背甲隆起程度中等,側背脊成年後消失;具兩枚上臀板和一枚臀板;除第12對緣盾,所有緣盾溝均位於緣板縫外側,在第6、7對緣盾處溝和縫十分接近;第12對緣盾間溝垂直穿插第2上臀板和臀板間骨縫。中華花龜是一種現生淡水龜類,廣泛分布於中國華南地區以及老撾、越南。中華花龜曾發現於山西上新世地層,澎湖列島海底更新世地層及河南殷墟商代遺址。

    海南島地處熱帶北緣,屬熱帶季風氣候,很適宜兩棲爬行動物繁衍生存。得益於此,海南島是中國現生龜鱉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擁有中國龜鱉類所有科級分類單元,包括海龜科、稜皮龜科、鱉科、地龜科、平胸龜科和陸龜科。其中,所有的海生龜鱉類和至少十一種非海生龜鱉類在海南島均有分布。但同樣由於環境因素和地質歷史因素,海南島的脊椎動物化石較稀少,之前從未發現過龜鱉類化石。

    據研究人員介紹,中華花龜是一種淡水龜類,其何時、以何種方式通過瓊州海峽或是在瓊州海峽形成前已經到達海南島,這一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研究人員相信此次海南島距今40萬年中華花龜化石的發現為瓊州海峽形成年代乃至南海更新世海平面變化的研究積累了珍貴材料。

    該研究得到了北京市水生野生動植物救護中心耿琰、日本早稻田大學平山廉的幫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