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的保護,原住民外遷工作持續了十幾年,古城人口已從申遺之前的5萬降到了如今3萬左右,很多居民主動外遷,但古城仍顯擁擠。平遙縣政府將繼續原住民外遷工作,把居民人數降到明清時期的1.5萬——2萬人之間。
薛生財13歲時和父母一起遷出了平遙古城。如今,他在平遙古城從事民俗實景演出,依然每天感受著古城給他帶來的快樂。
像薛生財這樣的年輕人有很多。為了平遙古城的保護,他們和家人甘願遷出這座千年古城,以減輕人口過度密集給它帶來的重負。在過去十幾年間,平遙古城的人口從申遺之前的5萬人降到如今3萬人左右,近一半居民遷到城外居住。然而,對於這座擁有2700多年的古城來說,居民數量仍然太多了。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原住人口外遷工作已經持續了十幾年。為了更加持久地保護這座古城,平遙政府將逐漸把原住人口降低到明清時期的水平。
平遙古城被稱作“中國的華爾街”,在明清時期曾經是中國商業最繁華的街區,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古縣城,被美國《紐約時報》評選為全球最值得旅游的41個地方之一。隨著國際知名度的不斷提高,近幾年平遙古城的游客量和商業化程度不斷增加。街道兩旁商鋪林立,每年100多萬游客湧入這裡,使這座本來就十分狹小的古城顯得更加擁擠不堪。過多的居民在這裡生活加速了古城的老化,也導致了旅游品質的下降,甚至游客們也在抱怨:“平遙古城太擁擠了!”
為此,平遙縣政府不得不在未來幾年內繼續啟動原住人口的外遷工作。盡管有的居民並不情願,但是理解的聲音還是占據主流。“我們願意為此作出犧牲,如果非遷不可的話,因為我們愛這裡,我們希望它能夠永遠保存下去!”一位住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