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發現世界最大白垩紀水鳥足跡
日期:2016/12/14 12:21:00   編輯:古建築保護水鳥足跡特寫
該足跡的研究者——中國地質大學的博士生邢立達(第一作者)、張建平教授,加拿大和平區古生物研究中心負責人理查德·麥克雷博士、麗莎·布萊克博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馬丁·洛克利教授等專家學者在知名學術刊物《公共科學圖書館》上撰文描述了這批罕見的標本。
新鑒定出的這批大型水鳥足跡約180個,發現於2007年,最初被認為是小型獸腳類恐龍的足跡。直到2012年底,在綦江舉辦的中國首次恐龍足跡學國際研討會之野外考察上,學者們意識到這批足跡與加拿大發現的泥鳥足跡極為相似,之前的鑒定結果很可能需要更新。
邢立達說:“小型獸腳類足跡與鳥足跡的尺寸相似,形態相近,而且時間重疊,最終我們采取了幾何形態測量法以及大量的數據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並得到了良好的結果”。
研究表明,相對於體型而言,這批足跡的單步極短,而小型獸腳類恐龍往往有著更大的單步;其二,這批足跡的行跡稍微向內旋轉,看上去就像“內八字”,獸腳類足跡通常是直線的;其三,這批足跡的趾間角很寬,而大多數的獸腳類足跡的趾間角都很狹窄。所有這些特征最終讓這批足跡歸入了鳥類足跡范疇。
這些優雅的鶴形大型水鳥生活在恐龍身邊
“這批足跡平均長10.3厘米,最大的長17厘米,根據我們進一步科考研究,它們應該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白垩紀水鳥足跡。”麗莎·布萊克介紹說,“而且,目前中國的下白垩統地層還沒發現過大型的水鳥骨骼化石,這批足跡對科考這一類古生物的信息無疑起到了很好的彌補作用。”
據推測,這批足跡的造跡者體型與現在的中大型鶴類相似,由於形態上的高度相似,表明這類大型水鳥在早白垩紀期間有著橫跨中國和加拿大的全球性分布。“直到今天我們終於可以肯定地說,這些優雅的鶴形大型水鳥在白垩紀早期便生活在恐龍的身邊,其歷史要比我們以往認知的早得多。”邢立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