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內蒙古發現罕見灰色陶質童子角抵瓦當

內蒙古發現罕見灰色陶質童子角抵瓦當

日期:2016/12/14 12:24:30      編輯:古建築保護
    近期考古人員在呼和浩特和林格爾縣北魏盛樂古城遺址中,發掘到一件北魏初期的童子角抵瓦當(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片)。

    這件童子角抵瓦當為灰色陶質,圓形,直徑13厘米。瓦當的周邊,外側為忍冬紋,內側為連珠紋,中間部位底部為網格紋,在瓦當的正中間浮雕有兩個胖童子,他們正在進行角抵游戲。其中,右側的童子用力把左邊的童子的頭抱住向下壓,而左邊被壓的童子則彎腰抱住對方的一條腿,兩個童子正處在難分勝負的相持之中。這兩個童子為短發,上身穿著露臂的小褂子,下身穿小短褲,其形象與中國古代佛教淨土變中的化生童子略似。

    王大方說,經對比研究:這件童子瓦當的時代和浮雕方式,與和林格爾以南70公裡外的托克托縣雲中故城北魏遺址發現的浮雕菩薩瓦當相同,應當為雲岡第三期(494年—524年)時期,其功能為佛教寺院的建築瓦當,屬於罕見的考古資料。

    角抵又稱摔跤,是中國古代歷史悠久的體育運動,也是中國北方草原民族十分喜愛的競技娛樂活動。中國古代文獻一般將摔跤稱為角抵、角觝或角力。漢武帝時期,西漢政府經常為各國來賓表演百戲角抵。

    從考古發掘的資料看,中國最早的角抵圖像資料,是在陝西長安客省莊K140號墓中出土的匈奴角抵青銅飾牌。考古大家金啟琮教授曾通過歷史文獻與考古資料和民族學材料的對比,得出了中國式摔跤應當源自於契丹和蒙古族。而在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因為角抵摔跤深受人們的喜愛,故將其刻畫在器物之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