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
日期:2016/12/14 19:23:58   編輯:古建築保護烏鎮地處桐鄉市北端,京杭大運河西側,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吳江縣,為兩省三市交界之處。陸上交通有縣級公路姚震線貫穿鎮區,經姚震公路可與省道鹽湖公路、國道320公路、318公路、滬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乍嘉蘇高速公路相銜接。烏鎮距桐鄉市區13公裡,距周圍嘉興、湖州、吳江三市分別為27公裡、45公裡和60公裡,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裡,距上海140公裡。鎮域面積71.19 平方公裡,建城區面積2.5平方公裡。
據烏鎮近郊的譚家灣古文化遺址考證表明,大約在7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史稱"烏戍"。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其後,烏鎮或屬浙江的湖州、嘉興管轄,或屬江蘇的蘇州治理。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後梁,隸屬不變,為吳越國地。後晉天福五年(940),置秀州,青墩遂屬嘉興縣隸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烏鎮屬烏程隸湖州。熙寧十年(1077),析嘉興縣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風等5個鄉歸崇德縣,青鎮在清風鄉,屬崇德隸秀州。元豐初年,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嘉定年間,升嘉興為軍,青鎮遂屬崇德隸嘉興軍。寶慶二年(1226),改湖州為安吉,烏鎮為安吉州烏程縣地。宋代,鎮地設監鎮官,管火禁和酒稅,並招軍習武,以御盜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烏鎮為湖州路烏程縣地,青鎮為嘉興路崇德縣地。鎮地設都巡檢。
明宣德五年(1430),析崇德縣的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興和梧桐六鄉置桐鄉縣,青鎮屬之,隸嘉興府;烏鎮仍屬烏程隸湖州府。這一隸屬關系至清未變。
由於烏鎮是兩省、三府、七縣交接處,治安環境十分復雜,所以,明清時在烏鎮特別設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鎮而行使相當於府衙的職能。
民國元年(1912),烏、青兩鎮依舊分治。1950年5月,烏、青兩鎮終於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