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歲末年初話歷書

歲末年初話歷書

日期:2016/12/14 13:29:10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我國編印歷書,有著悠久的歷史。夏歷、周歷、秦歷是戰國至漢初的常用歷法,均以365.25日為一回歸年,但每年的開端不同。在西漢以前,我國作的有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颛顼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以黃帝歷時創造的歷法為最古,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樂·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黃歷就是皇帝歷的簡稱。

    在古代,歷代封建王朝都設有專掌觀察天象、推算節氣歷法的官職。秦、漢朝設太史令執掌天象歷法,唐代則設太史局,後又改名司天台,宋、元兩朝有司天監,到了明、清改名為欽天監,設有監正、監副等官職。據史書記載,自先秦之後,我國歷書有百余種。現在有據可考的有:唐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四川及淮南地區民間都刻印日歷,當局曾下令地方政府不得私自印制日歷版本。另,甘肅敦煌莫高窟發現的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和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兩種唐歷,都是現存的最早刻本。此外,在長沙馬王堆二號漢墓出土的《漢武帝元光三年歷書》,是我國現存的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古代歷書。

    到明、清兩代,歷法也稱之為“皇歷”,每年都由國家專門機構頒發,可見重視的程度。關於“皇歷”,據說與宋太宗有關,宋太宗每年到了歲晚,都給文武百官各送一本歷書,這本歷書裡刻有日期節令,以及在耕作種植方面的普通知識。因為歷書是皇帝所送,故此叫它“皇歷”。“皇歷”中所記歷法,一般以一年為限,第二年變更,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書,就會不適時宜,因此在蘇州話中有人譏諷某人辦事墨守成規,便會說:“那是老皇歷了”,即是因循守舊、不與時俱進的意思。

    明代的欽天監每年都要編撰歷書,並刻版刊印,供應全國各地以滿足城鄉官民需要。當時這種歷書稱為“大統歷”,封面上钤有紅色字樣:“欽天監奏准印造大統歷日頒行天下,偽造者依律處斬,有能告捕者,官給賞銀五十兩,如無本監歷日印信,即同私歷。”可見古代關於歷書的法律是很嚴厲的,如有私造歷書,即有被殺頭的危險。之後,清代沿襲明制,每年也印有歷書。乾隆(弘歷)年間因皇帝名字避諱,改稱《時憲書》。

    值得一提的,歷朝歷代刊印的歷書,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便民耕種興作”,這是因為我國古代長期處於農耕時代的緣故,因而令史官作月令,把每年節氣、草木萌芽的時令都記錄下來,附在這年的月份日歷之後,供農民耕作時參考。

    民國的歷書,直接稱為歷書,由中央觀象台編制。新中國成立後,歷書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提供歷相,由各省、市、自治區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前些天,我在書店裡購到了由江蘇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乙未年的新歷書,依然保持了以往的陳式,內容依然有:我國民間習慣用的天干地支(即甲子),二十四個節氣及年齡屬相的對照,此外還有工、農業等方面的生產技術知識和生活健康小知識,以及常用的上百則新春聯,供人們在書寫春聯時選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