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裡則古民居:與現代文明交織共存

裡則古民居:與現代文明交織共存

日期:2016/12/14 13:23:2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濱州經濟開發區裡則街道辦事處北街村,有一片民用古建築群,房屋距今大約200多年歷史,這就是吳氏家族所開當鋪“廣升”。興盛期約在清末至1938年。因家族分支居住裡則大街南北兩處,故當地人習稱“南廣升”、“北廣升”。


    磚木結構的嚴絲合縫,帶給後人以深刻啟迪。

    這些建築群總體規模宏大,裝飾精美,石雕、磚雕、木飾非常考究。正房和院門十分大氣。在“南廣升”古建築的大門口,以前是北街村的衛生所,現已搬走,大門緊鎖。房子的大門過道保存完好,紅色的門柱,淺灰色的磚石,黑色的木質門,上面磚雕非常精致。


    一座座百年古建築民宅,目前仍是裡則街道辦事處主要街道上的建築群體。


    精美磚雕,是那個時代建築印記。

    不遠處有一古宅,大氣莊重,房屋大門是清代的建築風格,兩根紅柱子支起門前黑色的匾額,大門是黑色木質門,貼著火紅的對聯。門枕約30厘米高,還有兩個60—70厘米的門枕石豎立兩旁,門枕石在附近的古建築裡較為少見,上面刻著精細的花紋,看似是一只鹿回望身後的蓮花。大門頂部淺灰色的屋瓦壘出漂亮的圖案,而房頂兩側鋪的瓦片能看出後人修復的痕跡。現如今房子歸何兆喜所有,是其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公家手裡買來的,後來何兆喜對房子重新進行了裝修,現在僅有大門仍保持原樣。



    三角形,正方形,是那個年代建築材料圖形的典型構成。

    百年民宅與八十老婆婆的和諧,一幅活生生的原生態。

    據北街村81歲的老人吳秀民介紹,北街村在隋朝就已經立村了,但是由於到清朝村裡才出了比較有名望的人,所以村裡的古建築主要以清朝的最為著名。吳氏家族的吳佰林是一位舉人,還被封為“孝廉方正”的功名,家大業大,盛時種地40頃,商業有恆升泰、聚升和、富升成、恆升堂等。吳氏家族這些建築群總體規模宏大,裝飾精美,石雕、磚雕、木飾非常考究,但是有許多精美石雕在“文革”中被毀。在‘南北廣升’之後,還有東、西、南、北四個大宅,但是也都因為各種原因被毀壞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