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追憶東華裡

追憶東華裡

日期:2016/12/14 13:26:32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東華裡片區改造,仍完整保留著東華裡古建築。

    “東華裡改造是無人突破的舊城改造項目。”昨日下午,在歷時6年拍攝的東華裡改造紀錄片《老佛山新天地》首映禮現場,東華裡片區改造工程三任常務副總指揮譚炎稱贊東華裡改造“是廣東省甚至全國舊改標桿項目”。

    首映禮現場座談會上,禅城區委常委徐航、東改辦指揮小組相關人員和舊居民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暢談東華裡改造的點滴記憶。

    現場:10米萬人指紋凝聚集體記憶

    昨日,歷時6年傾力制作的大型紀錄片《老佛山新天地》也正式舉行首映禮,該紀錄片記錄了祖廟東華裡片區這一世紀工程從舊城改造、拆遷、修葺、改造、重塑到全新運營的進程。

    此外,在過去一個月,“尋找佛山記憶”系列活動舉辦了“回到過去”佛山老照片展覽、“萬人集體記憶”陳邵雄指紋印記藝術等活動,號召超過1萬名市民參加,包括粵劇藝術家、工商聯企業家、新一代音樂愛好者、佛山“美德之星”、學生、老師等社會各界人士。完成後的10米指紋巨作將永久保留在嶺南天地作展示,印證屬於佛山人的共同回憶及佛山城市的歷史變遷。

    街坊:改造後可謂“老屋換新屋心滿意足”

    譚炎在座談會上介紹說,隨著佛山城市化進程加快,舊城中心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居住環境日漸惡化,很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亟待修繕。2008年2月28日,佛山嶺南天地這一“世紀工程”正式啟動,片區共涵蓋了22個文物保護單位,“至今無人突破,已經成為廣東省甚至全國舊改標桿項目。”譚炎稱。

    至於拆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東改辦指揮小組副總指揮余乾波透露,因涉及到近萬戶家庭的拆遷問題,指揮小組當時就拆遷補償問題召開多次聽證會,並劃定了絲織路等兩個安置區,“當時補償標准是一平方米6500元,這在當時已經相當不錯了。”

    座談會現場還請來東華裡片區舊居民何耀榮,“以前夜裡天寒地凍也要出去上公廁,改造後可謂老屋換新屋,心滿意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