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涪陵白鶴梁

涪陵白鶴梁

日期:2016/12/14 12:34:29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白鶴梁題刻位於長江三峽庫區上游涪陵城北的長江中,是三峽文物景觀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譽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白鶴梁題刻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眾多珍貴題刻勘謂國寶,令中外專家和游>客驚歎不已。 

    白鶴梁是在造山運動時天然形成的,形似臥伏長江的巨鳄,其身長約1600米,龜背形寬約15米。古時候周圍環境優美,郁郁蔥蔥。每當秋冬來臨,便有成白上千的白鶴飛到此地棲棲,翩翩起舞,煞是奇美,白鶴梁即由此得名。 

    與水文科學有關的題刻108件,故有“世界水下碑林”美譽。這些題刻主要集中於傾斜14.5度的北坡上,起於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止於1963年2月15日涪陵文化館最後題刻落筆,剛好1200年。記錄著72個年份的枯水歷史,共有題刻180多幅,其中唐代l幅、宋代98幅、元代5幅、明代16幅、清代23幅、近現代40多幅。 


    梁上刻著歷代名人真跡,如黃庭堅、晁公道、黃壽、朱昂、吳革、劉甲、龐公孫、王士貞等,共300多人題寫的詩詞,達3萬多字。荟萃“顏、柳、蘇、黃、真、草、隸、篆”名體書法於一梁,大放異彩,流芳千古。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題寫的“元符庚辰涪翁來”,更是令人驚歎。 

    白鶴梁上還刻有有魚19尾、送子觀音2尊、白鶴1只。白鶴梁西頭,有眾多令人垂青的石魚。有一條大石魚約3米長、1.5米寬、0.5米厚,維妙維肖,稱“鯉魚之王”。據記載刻於嘉慶年間,有“石魚出水兆豐年”之佳話。 

    葛洲壩水電站和宏偉的三峽工程都參考了白鶴梁水文題刻一些數據,如175米水位高程是以白鶴梁1000多年的洪水紀錄為依據。唐魚的眼睛為長江中上游的零點水位,相當於海拔137.91米高程。此水文紀錄比英國在武漢江漢館設計的水尺標點早1100年。因此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之譽。 

    據黃庭堅的後裔、涪陵區文管所長黃德建先生介紹,國家已接受中外專家的建議,將實施白鶴梁題刻保護工程,由天津大學承擔工程設計,擬建水下博物館,國寶白鶴梁題刻將會有一個可靠的、令人欣慰的歸宿。目前,涪陵的文化部門准備將題刻復制於涪陵區人民廣場,讓人們終年可瞻其尊容。 

    白鶴時鳴留勝景,石魚出水兆豐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