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萬安橋
日期:2016/12/14 12:49:5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屏南萬安橋
屏南萬安橋(又稱長橋、龍江公濟橋),位於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是現存全國最長的木拱廊橋,199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屏南屬丘陵地形,山高林密,溪澗縱橫,古時交通甚為不便。當地的造橋工匠,根據屏南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林木資源豐富的特點,並考慮到為橋身和途中旅客遮風擋雨的因素,選擇建造木拱廊橋,從而連接起了眾多深山古道,大大改善了山區的交通狀況。時至今日,屏南境內還保存著木拱廊橋13座,是國內擁有木拱廊橋數量較多的縣,因此,屏南木拱廊橋在中國木拱廊橋家族中占有重要一席。屏南木拱廊橋建造歷史悠久,建造技術和工藝堪稱精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屬萬安橋了。
該橋始建於北宋,橋正中石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雲:弟子江稹謝錢一拾三貫又谷三十四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各乞保平安。元佑五年;(1090年)庚午九月謹題。明末“戊子盜毀,僅存一板”,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乾隆三十三年又遭盜焚,架木代渡。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復建為34開間136柱橋屋,民國初燒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再度重建,橋身向右岸延伸為38開間156柱,橋西北有重檐橋亭。1952年橋西北端被大水沖毀12開間,1954年縣人民政府出資重建。
建橋木匠主繩為長橋村黃生富、黃象顏;石匠為本縣曲尺尾村邱允請、前溪村林慶祥。現橋長98.2米,寬4.7米,橋面至水面高度8.5米,五墩六孔,船形墩,不等跨,橋堍、橋墩均用塊石砌築,橋屋建37開間152柱,九檩穿斗式構架,上覆雙坡頂,橋面以杉木板鋪設。橋中設神龛,祀觀音。橋西北端有石階36級,橋東南端有石階10級。遙望該橋形似長虹臥波,非常壯觀,清貢生江起蛟詩雲:“千尋缟帶跨滄州,陽羨橋應莫比幽。月照虹彎飛古渡,水搖鳌背漾神州。漢家墨跡留中砥,秦洞桃花接上流。錦渡浮來香片片,令人遙想武陵游。”
萬安橋坐落於縣城西南方向的長橋鎮,這裡遠離縣城,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縣城通往長橋鎮的公路等級較差,一路之上黑瓦黃(泥)牆的老屋還占了農家居所不小的比例,就是在長橋鎮的中心區域,這種老房仍然隨處可見。